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看资讯 > 新闻热点 > 要闻资讯

贵州:昔日“主战场”今日幸福家园

要闻资讯|时间:2021年02月22日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文剑 点击量:

  贵州曾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全省88个县(市、区)中66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持续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探索出一系列精准管用的“贵州战法”,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样板。

  昔日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转为全国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蜕变成为令人憧憬向往的绿色生态公园、幸福生活家园、追忆乡愁故园、创业兴业乐园。

  强基础补短板,打出脱贫攻坚的“贵州战法”

  “年年五谷丰,就是路不通;有货卖不出,致富一场空。”这是过去贵州农村交通不畅阻碍发展的真实写照。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路一直是贵州发展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贵州在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大力气,相继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基础设施“路网会战”等工程,同时推广应用“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实现贵州农村公路一年一台阶,三年大提质,五年大跨越的转变。

  “十多年前,村里就只有几条泥巴路,雨天出门一脚烂泥,晴天风一吹到处是灰。”遵义仁怀市坛厂镇枇杷村村民汪兴珍说,现在的枇杷村,一条平坦宽敞的旅游大道径直伸入“神采八卦园”景区,干净的乡村路周围,花卉苗木整齐成排,红瓦白墙的民居点缀其间,农村公路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脱贫攻坚战中,贵州的变化不仅仅是交通的四通八达,民生领域诸多项目的变化更堪称壮举。

  “十三五”期间,贵州按照“城乡一体、精准改薄、城镇扩源”的原则,实施全面改薄和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积极破除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现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大山深处,看病难。贵州利用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建、管、用并举,整体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应用,推动远程医疗向村级和公立医院科室延伸,全力打通远程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乡镇检查、县级诊断”的诊疗模式,基层诊疗水平实现飞跃。

  安居才能乐业。自2008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以来,全省约1200万农村群众实现安居梦。2017年,贵州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等4类重点对象,累计实施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8.91万户。

  农业产业在脱贫攻坚大考中彰显优势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曾受困于山,因山而贫。

  过去受制于基础设施、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贵州农业长期处于“小散弱”的局面,农产品要么“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要么“样样都有,但样样不成规模”。

  如何汇聚起强农兴农力量,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事关脱贫攻坚成色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气候、土壤、海拔、温差等资源优势,恰恰成为贵州发展山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先决条件。为了让优势产业在脱贫攻坚战的大考中作用更加凸显,贵州选定12个主导产业,成立12个产业专班,配套12支技术团队,真正让农民种得好、种得精、能致富。

  “当前贵州正在发展高附加值的山地特色农业产业,这对农业技术服务的要求很高。”贵州大学蔬菜团队团长、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张万萍表示,“科技特派员本就肩负让技术落地、加快技术转化的重任,可以此推动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农技专家手把手教,不懂的地方一下子全搞明白了。”福泉市凤山镇邀请辣椒种植培训技术员对辖区辣椒种植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还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帮助种植户及时掌握了辣椒的种植技术。

  抓培训、学技能、保就业、促增收,贵州省广大农技人员、专家学者,围绕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和就业需要,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民技能培训,采取案例教学、田间地头教学等实战培训,确保每一个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口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脱贫致富本领,将贫困群众培育成为有能力、懂技术、肯实干的劳动者。

  在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面,市场开拓一直是产业发展成败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为此,全省建设了400个以上配有信息自动采集设备的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险冷链设施,为贵州的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提供有力支撑。通过现代化冷链物流等手段,普定韭黄远销东南亚、纳雍红樱桃卖到北上广、遵义鲜竹笋直达江浙沪、威宁“三白”挂上互联网。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迈向乡村振兴

  2020年11月23日,贵州宣布紫云、纳雍、威宁、赫章、沿河、榕江、从江、晴隆、望谟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近期召开的贵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场冬雪过后,水城县阿戛镇电光村村民李忠喜趁着难得的空隙,邀来邻舍,围坐在自家新建的凉亭,做刺绣、吹芦笙,也拉家常,山水之美、民族之韵,水乳交融。

  在电光村,“开门见山”是桎梏,这些年,依托风生水起的山地特色农业,与土地相依为命的村民们挣脱“束缚”,在石头缝里种植起猕猴桃、烤烟等,大山生了“金”。

  去年,通过推进“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建设,偏居深山的电光村又迎来“推窗见景”的“新生”。进村入寨,一户一景,移步换景,李忠喜家凉亭即为“应景之作”。

  “现在品种丰富了,大家吃的也多了,观念也改变了。”从追求温饱到追逐幸福,不仅是餐桌之变,更是观念之变。村党委书记胡加财说:“小菜园,既是塑形,也是铸魂。”

  “脱贫摘帽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产业是关键。”桐梓县官仓镇党委书记王国燕满怀信心地说,“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增加科技服务,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官仓的产业发展潜力还大着呢!”

  昔日以“脏、乱、差”远近闻名:环境脏,人心乱,上访不断,产业单一,园区建设还被“挂黄牌”。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大变样:山上有果园,地上蔬菜园,屋前果树开花,屋后竹林发芽,院里游客把酒话桑麻。

  “有山有水有田园,亲近自然融身农耕,感受美丽田园风光。”农家乐老板钟会霞这样描述自己的惬意生活,“如今村子就是景区,处处都能找到乡愁,这儿的日子比城里好。”(记者 刘久锋)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