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 病虫防治 > 植物

2023—2024年度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方案

植物|时间:2023年10月13日 信息来源:全国农技推广网 责任编辑:文剑 点击量:

  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等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变化,加上品种抗性较差、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趋势,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害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而且病菌能够产生呕吐毒素等真菌毒素,对粮食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为推进小麦茎基腐病科学防控,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特制定以下防控意见。

  一、防治策略

  小麦茎基腐病主要侵染小麦茎基部,在小麦生长全生育期均可能为害,可防不可治,必须立足“预防为主,综合防控”,重点要落实预防措施。防治策略上应采取以抗病品种和农业防治为基础、种子处理和春季喷雾为关键、生态调控和其他措施为辅助的综合防控技术,控制病原菌前期侵染,降低后期发病程度,有效降低病害流行风险,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安全。

  二、防治要点

  (一)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措施,根据近年田间观测和抗性鉴定情况,开麦18、周麦24、丰德存麦20号、存麦618、徐麦2023、丰德存麦5号、存麦29、郑麦6687、秋乐168、洛麦26、西农519、中育1702等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具有一定抗性,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病品种。

  (二)实施保健栽培

  1.合理轮作。重发地块可根据各地生产实际,与水稻、油菜等作物进行1—2年轮作,可有效降低茎基腐病发病程度。

  2.精细整地。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秸秆尽量粉碎腐熟还田,播前土壤深翻,深度25—30厘米,将表层秸秆或残留物翻至土层下,压低菌源基数,降低病害发生危害。一般每隔2—3年深翻一次。整地时注意整平压实,保持地表平整度,提高地块的适播性。小麦播种后,覆土及时镇压,确保种(根)土密接,培育壮苗。

  3.适期晚播。各地可根据当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程度和天气情况适当晚播,如秋季播种期遇温度较高的天气,可适当推迟小麦播种5—10天,以降低冬前侵染;晚播地块需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并控制播种深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5厘米。

  4.科学肥水管理。发病地块应增施磷钾肥和锌肥,忌偏施氮肥。注意及时浇越冬水。灌浆期天气干旱有利于加重病情,田间管理中需注意及时浇水。盐碱地区采用深层地下水浇地易导致发病加重,宜采用地表水灌溉。

  (三)加强种子处理

  秋季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是有效预防发病的关键。在目前缺少登记药剂的情况下,可结合小麦其他病害的预防,选用含有咯菌腈·噻虫胺,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戊唑醇·吡虫啉、吡唑醚菌酯·灭菌唑、咯菌腈·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氰烯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以及种菌唑、三氟吡啶胺等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小麦种子,预防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四)开展返青期防治

  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喷施杀菌剂可进一步控制茎基腐病的危害,结合小麦纹枯病等苗期其他病害的防治,选用丙硫菌唑、丙硫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氯氟醚菌唑等在小麦上登记的单剂及其复配制剂等喷雾,在预防纹枯病、白粉病等的同时,可起到兼防茎基腐病的效果。

  三、注意事项

  (一)选择合适施药器械

  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施药,尽量采用自走式高架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施药时应注意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适当加大用水量,重点喷小麦茎基部,提高防治效果。

  (二)加强秸秆腐熟处理

  小麦收获时尽量低茬收割,加大秸秆粉碎还田力度,采取喷施腐熟剂等措施加快秸秆腐熟,减少病菌滋生场所。

  (三)加大生物药剂应用

  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防菌剂拌种及施用生物菌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而且符合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各地可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制定生物和化学药剂协同防病的方案,逐渐加大推广应用面积。

  一审:文剑

  二审:付芳婧

  三审:罗曦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