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仁市城北街道锁寨村,有一家人,三代都在养蜂,致富后不忘乡亲、带动群众发展,将“甜蜜”事业越做越大。
这家人就是汤精国一家。一说起养蜂,今年67岁的汤精国就滔滔不绝。
“65年了,从我父亲,到我和我儿子,我们家三代人都在养蜂。”锁寨村村民汤精国说。
1956年,汤精国的父亲开始养蜂,后来汤精国学会了这门手艺。但他们所采用的是传统的养蜂技术,每年的蜂蜜产量并不高。
“养蜂的收益可以让一家人糊口,所以我们就把养蜂这事一直做下去,后来又把技术教给了我儿子汤权云。”汤精国说。
后来,汤精国一家的养蜂事业,在汤权云的经营下,有了显著的变化,不仅收益越来越好,还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养蜂。
“我是2017年开始接手家里养蜜蜂的事,从小就看着父亲养蜂,怎么摆放蜂箱、怎么采糖,这些我都很熟悉。”汤权云说。
锁寨村的植被资源本来就很丰富,而村里发展起来的药材基地,对汤权云家的蜜蜂来说无异于锦上添花。
“小时候,就听大人说蜂蜜有药效。现在村里有了药材基地,遍地栽种药草花木,蜜源更丰富不说,我这蜜蜂酿出来的蜜那就是百草药了。”汤权云说。
除了药材基地提供蜜源,近年来城北街道发展起来的油菜以及桃树、枇杷等产业,一到花期,便又能提供丰富的蜜源。
随着养蜂环境越来越好,汤权云又改良技术,采用新式蜂箱养殖,蜂蜜产量也随之得到提高。
“现在我有100多箱蜜蜂,1箱蜜蜂1年可以摇15至20公斤糖。每公斤按200元算,100箱蜜蜂一年能有三四十万元的收入。”汤权云说。
如今,汤权云一家通过养蜂过上了好生活,但他们还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
2019年起,汤权云便开始免费教村民们养蜂技术。截至目前,共帮助周边乡镇的80多户人家养殖蜜蜂400多箱。
为扩大规模和带动更多农户发展,2020年汤权云成立了汤氏土蜂养殖基地,并在兴仁市的丰岩、屯脚、高武等地发展出10个养殖基地。通过推广新式蜂箱养殖技术,免费为养殖户传授养蜂技术,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过上甜蜜生活。(记者 罗国林 罗天杞)
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