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观气象 > 人工影响天气

人造云雾是如何实现的?

人工影响天气|时间:2024年06月25日 信息来源:中国气象科普网 责任编辑:罗忠显 点击量:

  雾是由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缓慢沉降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等组成的一种胶体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根据能见度 (V) 的不同可将雾分为重雾(V<50米)、浓雾(50米<V<200米)、大雾(200米<V<500米)、 轻 雾 或 霭 (V>1000米)。在密闭的能见度模拟试验方舱里,调节空气中液态水含量和雾颗粒浓度可以模拟出10米至30千米范围内不同的能见度环境,用于消光系数测量及能见度仪器检测或校准。

  能见度计量检测实验室使用超声波起雾方式在舱内试验环境中模拟能见度的变化,通过调整喷雾时间和流量之间的匹配关系,影响雾颗粒浓度,在循环风速、相对湿度、温度等准确可控的条件下,产生气象光学视程在10米至30千米之间的大气变化过程。为使雾颗粒物均匀分布,研究人员科学设计循环风回路,舱内风速约为 1-3米/秒。在舱体的不同区域使用多台雾滴谱仪和颗粒物检测仪来监测雾颗粒物的分布情况。

  就造雾能力而言,在方舱内持续造雾10分钟后,能见度可从10千米下降到10米以下;就净化能力而言,10分钟能见度可达10千米,30分钟能见度大于20千米。

  一审:罗忠显

  二审:付芳婧

  三审:申谋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