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为什么灯光能把天空染红?
当天,舟山气象部门就发文解释,“红色天空”其实是渔船灯光在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散射及折射现象。那么,为何平时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中国气象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舟山市气象台台长唐跃。
“
”
2.冬奥期间的“北京光圈”?
一船灯能染红整片天空?也许还有许多小伙伴坚持“不相信”。这就不得不提到北京冬残奥会举办期间,上了热搜的”北京光圈”。这也是一宗典型的光学现象。
3月11日晚,北京上空出现神秘光环,几乎大半个北京城可以看到。这一现象刷爆了朋友圈。外星来客?飞船?大家纷纷猜测这个光圈是哪里来的!
真相很快就揭晓了,就在冬残奥会闭幕式彩排现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灯光总监沙晓岚回应说,“神秘光圈”实际是鸟巢顶部碗口的光束灯所呈现的效果。
气象专家表示,由于3月11日阴天,云层较厚,又有湿气,光的折射率、反射率较高,地面强光照向空中,打在云上,便造成了此种“环圈”。我们不要小看云层等对光源的“魔术”,“放大”夜空中,便可让大半个城市看到。
同时,换个角度看过去,还能看到鸟巢灯光照射到天上形成的锥状光柱,这则是大家常说的“丁达尔效应”。
我们知道,光是直线传播,视觉是光线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一个过程。如果光没有被反射或是散射到我们的眼睛中,我们是看不到的物体形成的。
但如果空气中悬浮着大小适中的颗粒时,比如雾天、雨天,它们会形成胶体,当光线从这样的空气中穿过时,丁达尔现象让光有了形状,也是我们能看到鸟巢上方光束的效果。同样的,当天气晴朗时,灯光照射到天空中就不会被反射回来,也就没办法形成光圈。
3. “日晕”在什么天气容易出现?
其实,除了人造光源,自然界的最大光源——太阳,也常在特殊气象环境下,变出花样。5月4日12时左右,重庆上空出现“日晕”现象,太阳周边被一大圈光环笼罩,看上去非常好看。不少市民朋友们捕捉到这精彩的一瞬,记录并分享了这珍贵的一幕。
重庆市气象局供图
“日晕”的出现是什么原理?和天气条件有关吗?重庆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邓承之介绍:
“
”
“日晕”多出现在春夏季节,民间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谚语,“日晕”在一定程度上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出现“日晕”天气有可能转阴或下雨。
值得注意的是,“日晕”不能直接裸眼观察,最好戴上太阳镜观赏。
4.“海市蜃楼”也和天气条件有关?
说到自然界的光学现象,最具浪漫及神秘色彩的,当属“海市蜃楼”。我国有关“海市蜃楼”的记载,目前可查到的资料,最早有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天官记》:“海旁蜃气像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像其山川人民所积聚。”
“
”
5.最后,聊聊“丁达尔效应”?
这个词小编已经反复提及多次。甚至可以说,当“丁达尔效应”出现的时候,光就有了形状……
包静雯 摄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被称为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
邓承之介绍,大气本身存在微小颗粒,可以近似认为是一种气溶胶,光透过云隙或树叶的间隙等在空气中传播时,就在空气中散射形成光路,即产生丁达尔效应。透过云隙出现的丁达尔效应,常出现在空中云量较多,且存在云隙的条件下。
我们知道,光可以在空气或水中传播,但在纯净的空气中、在纯水中传播时,从侧面是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的。一旦空气、水都不纯净,我们就能看到光的路径。
常见的气溶胶胶体,比如大量存在于云、雾、烟尘等中的胶体,都可以“助推”光线可视化,在受到太阳光照射时,便容易形成丁达尔效应。
来源:网络
提问时间:
关于光的折射、散射、反射
这些概念你学 废 会了吗?
而哪些气象条件会为
这些“光学魔术”创造条件
你弄清楚了吗?
大家还见过哪些特别的天象
欢迎留言区分享
(作者 闻歌)
一审:罗忠显
二审:邱晓瑜
三审:付芳婧
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