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皮寸坝区香葱丰收。10月8日,村民正在将销往上海的香葱装车。
“窝皮寸大坝宽又宽,种上香葱我喜欢。政企合力发展好,群众不愁吃和穿。”金秋时节,记者走进赫章县松林坡乡窝皮寸坝区,眼前一片忙碌:有的在平整土地,有的在种葱,有的在拔葱……山歌悠扬,葱香阵阵。
“由于产业选择精准,产销对接精准,利益联结精准,坝区香葱产业发展有声有色,老百姓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松林坡乡党委书记周燚说,能歌善舞的苗族同胞把好日子编成山歌传唱。
紧扣“八要素”,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实现农业发展的“六个转变”,在这里得到了精彩演绎。
产业选择精准 基地发展迅速
松林坡乡窝皮寸坝区,赫章县面积最大的坝区,面积3320.8亩,土地平坦肥沃,水源丰富。“过去,这么好的土地就种包谷洋芋。”周燚叹息道,群众能吃饱肚子,但是没法致富。
2014年,乡党委政府也尝试改种高效经济作物,先后种过辣椒、荷兰豆等,但都因产业选择、技术、市场以及配套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而失败。
2016年,在毕节市政协引荐下,赫章县领导到云南玉溪考察香葱产业,回来后请专家对坝区的海拔、气候、环境、土壤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这里非常适合发展香葱产业。
产业发展,离不开市场,需要有现代市场经济思维。本地缺乏专业公司和人才,那就引进。
经过多次考察,松林坡乡与有多年香葱销售经验,在长三角、珠三角、北京、长沙等地拥有成熟稳定市场的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公司达成合作,由该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带动发展香葱产业。
为让企业迅速上马,赫章县首先改善松林坡乡的交通条件,将原来6.5米宽的14公里通乡油路提级改造成8.5米的油路。同时整合涉农资金4000余万元,完善坝区灌溉、排洪、机耕道等基础设施,推进坝区标准化建设。
集约规模化推进香葱种植的效果,迅速显现出来。
基地负责人刘万祥说,公司2016年10月初进场,一个月左右便开始育苗,2017年下半年产品开始上市,2018年初,整个坝区全部种上了香葱。
“香葱每年可种三季,每季每亩可产2500公斤,按照平均每公斤4元计算,每年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是种包谷的30倍以上。”刘万祥说。
产销对接精准 香葱走俏市场
在种满香葱的坝区行走,记者发现,在基地的地块边立着“广州园”“上海园”“长沙园”“重庆园”等牌子。
“这是我们针对不同地方的口味喜好,选择不同的香葱品种,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刘万祥解释,“长沙、上海喜欢的小白葱细一些,葱的长度在42厘米左右为宜,短了形象不好,长了葱会弯曲,也不方便在冰箱中放置……标准高,价格也要高一些。”
“广州人喜欢喝汤,喜欢葱白长、葱茎粗、色深的香葱,我们就针对广州人选择种植小米黑香葱。栽种时起垄要高,窝窝深度要在8厘米左右。”
……
“你闻闻,是不是到处都是浓浓的葱香味?你看看,我们的香葱是不是绿得养眼?”刘万祥指着眼前郁郁葱葱的香葱说,1700米左右的海拔,湿润的气候,四周都是绿水青山,这样的环境才能种出品质一流的香葱。这也是我们的香葱能够走俏长三角等高端消费市场的原因。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使坝区生产的香葱快速输送到长三角等地区。
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先后投资900余万元建起了洗葱厂、制冰厂、冷库。“现在我们的香葱保鲜技术全国一流,可以让香葱保鲜一个星期。”刘万祥说。
产品品质上乘,产销对接精准,冷链物流跟得上,窝皮寸坝区的香葱成了长三角等高端消费市场的香饽饽,供不应求。2018年,基地种出成品香葱近1.5万吨,40%销往上海,总产值超过了6000万元。“今年因为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有所下滑,但价格好,产值预计下滑不了多少。”刘万祥说。
利益联结精准 农户鼓起腰包
走进自己管理的小葱基地,50岁的钱世春扭开喷灌开关,遥控器一按,整块地里喷灌龙头便“撒起欢”来。
3年前,钱世春是钱家寨社区有名的酒鬼,天天烂醉。为啥?日子苦。一家5口人就靠种4亩地勉强糊口,妻子不想过苦日子离了婚。
2017年,香葱基地发展如火如荼,社区干部想着帮钱世春在基地找点事做,帮他把酒戒了。这一招还真管用,钱世春开始干点杂活,60元一天,有事情干,有了收入,钱世春喝酒的频率慢慢少了。看到他勤快肯学,基地就让他当场长,管理110亩地,一天忙成了陀螺,根本没时间喝酒。
“当场长固定月工资2000元,管得好的话一亩地奖励50元,加上3亩地流转费1500元,一年收入超过了3万元。”钱世春乐滋滋地算起收入账,“原来4亩地都种包谷洋芋,一年忙到头只够糊口。”
像钱世春一样每天在香葱种植基地务工的群众少则四五百人,多则上千人。“我们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合作社组织群众到基地务工,公司高薪聘请香葱种植管护方面的专家到坝区对务工群众进行培训指导,共培养出了香葱种植能手100余名。”周燚介绍。
利益联结精准,群众逐渐鼓起腰包。公司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每亩流转费500元;政府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近500万元入股基地,覆盖了309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上千元;100户涉地贫困户每户以5万元“特惠贷”入股企业5年,每户每年固定分红5000元;塔土社区和喜鹊社区每个社区入股企业20万元,年均固定分红2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企业每年给香葱基地涉及的6个社区分别分红3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
“去年,公司付出土地流转费206万元,利益分红92万元,涉及375户1857人。”周燚说,群众最大的收益还是来自于就业务工,基地常年可以解决900余人就业,人均日工资80元以上。去年,基地发出去的务工工资为2400余万元,今年已发出去1800余万元。
“经过2017年和2018年的发展,窝皮寸坝区香葱产业共带动周边2149名贫困人口摘掉帽子,周边3个贫困社区全部出列。”周燚信心满满地说,今年的目标是坝区香葱产业覆盖的6个社区贫困户全部清零。
采访结束时,窝皮寸坝区里又响起了幸福的山歌声。“太阳出来红彤彤,大家一起栽香葱;松林葱地上万亩,不用外出去打工。”
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