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看资讯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

三穗:多措并举精准施策 合力推进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时间:2019年08月13日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文剑 点击量:

丰收黄花成贫困户致富“金花”。 吴遵智 摄

发展壮大的三穗鸭产业。   彭庆模 摄

三穗款场黑木耳基地。  三穗县委宣传部供图

提要

  三穗县属滇桂黔石漠化地区,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曾是国家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在人均耕地面积少、资源利用率低、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三穗县依然严格按照“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的要求,深入开展“春季攻势”“夏秋攻势”和“百日攻坚”等系列攻坚行动,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经过奋力攻坚,三穗县的农村贫困面貌得到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全县共减少贫困人口14925户59423人,5个贫困乡镇按省标摘帽,79个贫困村按国家标准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2%。2019年4月24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三穗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近日,记者深入八弓镇、台烈镇、瓦寨镇等乡镇,近距离观察当地的产业模式、就业服务、交通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探寻三穗县脱贫攻坚中的经验和做法。

斗笠编织富农家。

□ “订单式”销售 为农户铺就致富路

  7月30日,走进三穗县款场乡良地村的中小学营养餐蔬菜配送基地,随处可见摘豆、装筐、称重、装车的农户,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的豇豆都是按照学校的订单要求种植,根本不愁卖。”良地村党支部书记吴进发说,学校食堂是稳定的消费市场,通过这种先找订单、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的“产+销”产业格局,能有效地解决过去盲目种植带来的滞销和高损耗问题。 

  瓦寨镇调洞村同样也是校农订单的受益者。“村里根据学校的订单和学生口味、营养均衡搭配等要求,制作了蔬菜种植菜单,由合作社技能骨干领着村民照单种菜。”村主任肖以江感慨道,现在,不仅农户种得踏实,学生也吃得安心。

  事实上,三穗县除了与“校农对接”,还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采取“先订后种”的模式,与县内外企业、机关、学校、医院、超市等签订种植协议,建立长期稳定供销关系。 

  目前,蔬菜订单面积已达1.86万亩,其中,与河口农商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5600亩,与长吉大头菜专业合作社签订6000亩,与绿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2000亩、与重庆果蔬销售公司签订3000亩,县内学校营养午餐签订协议2000亩。

  同时,三穗县还不断加强电商对接,推动商品蔬菜、精品水果、食用菌等各类农特优产品线上销售,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

  为此,三穗县成立了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利用“电商+合作社+农户”的工作模式,依托县级公共服务中心,通过集中培训和专题培训,使驻村干部、乡镇主要领导、村支两委及农村青年1500余人初步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技能,为“互联网+扶贫”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今年以来,三穗县农民利用电商平台销售三穗酱鸭、山妹子金秋梨、黄秋葵、灰碱粑等农特产品,总收入超过900万元,比去年增加近4倍。 

  为拓展销量,三穗县还结合县内资源、交通物流优势,将三穗特色的农特产品、传统工艺产品、刺绣等产品品牌化,实现了3个小时买了金秋梨1.4万余单,近9万斤,销售鲜鸭蛋900余单,2万余枚等佳绩,获“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

  “竹编是传统手工艺品,很多顾客想买却找不到地方下单。”黔森源公司杨杜娟感慨道,自从竹编入网后,每月订单达2300笔,月销售额达到4万余元,不少妇女还返乡回来和我一起创业。

三穗经济开发区吸纳贫困户就业。   三穗县委宣传部供图

□ 完善就业服务 让群众既留得下来又走得出去

  “从家里出发,步行几分钟就到社区上班了,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真方便!”7月29日,在三穗县易地扶贫搬迁经济开发区小区办公室里,正在忙着整理文件的搬迁户唐正芳说。

  唐正芳全家三口人,母亲年迈不能做重活,孩子年幼还在读书,家里没什么经济来源。去年12月,他家搬进政府为贫困户集中新建的移民小区。

  “刚开始,社区服务队伍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我家情况后,帮我在搬迁点内找了个公益性岗位。”唐正芳告诉记者,我现在每月有1470元的工资,而且帮我缴纳五险一金,真是住得安心、干着踏实。

  据介绍,像唐正芳这样的搬迁户有4314户18316人。为解决大量搬迁户的就业问题,三穗县在移民小区设置了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让搬迁户既能就近、就地就业,又能牵线搭桥帮助搬迁户到浙江、福建等外地城市务工。

  目前,三穗县已组建6支网格化社区服务队伍,对每户易地扶贫搬迁家庭明确1名干部进行结对帮扶,实现对搬迁家庭一对一服务和帮扶全覆盖。搬迁户中有劳动力8782人已稳定就业7716人,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我参加育婴师的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了不少技能和本领,并拿结业证书。”搬迁户罗晓燕信心满满地说,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找到一份育婴师的工作,准备下个月就去凯里工作,到时候每月工资至少4500元。

 “移民搬迁户只是其中一类,我们还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据三穗县就业局工作人员潘华介绍,目前,三穗县已提供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管水员等扶贫专岗2366个、公益性岗位3533个进行安置就业,年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

  此外,三穗县还围绕企业所需、群众所能,创建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劳务联络工作站、设立固定劳务输出服务点、定期举办招聘活动、提供就业跟踪服务等方式鼓励外出就业。

  据统计,全县共有务工人员10.26万人,其中外出务工7.76万人;贫困人口务工2.4万人,向对口帮扶城市杭州转移就业贫困群众464人,人均务工年收入4万元以上。荣获“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称号。

□ 密织交通网 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以前的鸭子、鸭蛋都得去深山里挨家挨户收,山高路远,高额的运输成本让我们在市场上毫无价格优势。”提起以前的山路,三穗县朝阳生态养殖场负责人龙朝阳颇有感触。

  三穗县是中国四大地方名鸭之一,有600多年的养殖史,是三穗县脱贫攻坚“一县一业”产业,专门从事养鸭农户超过5万人。其中,不少养殖户都频频发出和龙朝阳一样的感慨。

  想发展产业,修路迫在眉睫。2014年以来,三穗县已投入资金5.96亿元,完成改扩建国省干道和县乡公路122公里,通村水泥路改造481.1公里,建成扶贫道路278.1公里、30户以上“组组通”硬化路157.9公里、联户路660公里。目前,全县30户以上村民组通畅率达100%。

  随着农村公路“毛细血管”不断完善,一些贫困村寨打通了产业路,让更多的老百姓走上脱贫致富路。“自从出山的路修通后,物流运输成本大幅下降,收货、发货更便捷,不少外地客商直接开车进山收购。”龙朝阳说,去年一年就挣了400多万元,今年已在陆续修建新厂房,准备扩大产业规模。

  路通后,三穗县不仅鸭产业蓬勃发展,商品蔬菜、精品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也同步推进,先后完成商品蔬菜种植13.2万亩、精品水果种植5.74万亩、食用菌种植1098亩、中药材种植2.27万亩,分别是2014年的1.3倍、1.9倍、5.5倍、2倍,带动16140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3200元。

  三穗县在打通产业“最后一公里”的同时,还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实施扶贫道路建设,初步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油)路、村村通客运班线的目标,基本消除了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原来,村里只有一条泥巴路,农产品和生活用品全靠一根扁担挑出挑进,三分之二的家庭处于贫困状态。”三穗县八弓镇芭蕉村村民李定能说,现在,一条笔直的公路直通村里,从村里开车到镇上只要40分钟,不少人家买起了小汽车,家家户户都翻修了老房子,日子越来越好了。

  目前,全县形成了县城区域10分钟交通网、60分钟县镇交通网、90分钟县村交通网、各乡镇主要节点30分钟左右上高速公路的通行环境,全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驶入“快速通道”。

  不仅如此,三穗县还依托“交通云”平台,加强交通工程和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加快推广智能公交、车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12328交通服务热线建设、长途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车载音频记录系统,加快建立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工程建设信息采集及服务系统、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智慧系统 、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监管智慧系统,实现交通建设、管理、养护、运输管理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 提升民生保障 群众看病不再愁

  提起以前的生活,三穗县台烈镇屏树村74岁的村民王民群连连摇头。“那时候,由于村里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落后,一家人的生活并不宽裕,全靠儿子到城里打零工维持开支。”

  “对于我们这样的农村老人来说,去大城市看病根本不现实。”王民群感慨道,我们文化程度低、年纪大,漫长的求医路花钱又遭罪。所以,常常生病就忍着,实在痛得受不了才去医院。

  “在农村,像王民群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八弓镇彩虹卫生服务站主任万昌解释道,一方面受限于农村的医疗条件,稍微病重点才去城里看病。另一方面,受限于经济条件,一般得先预支医疗费用,出院后才能到相关部门报销。

  为解决农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三穗县累计投入2.62亿元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完成两家县级医疗机构14个重点学科建设,完善9个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体系,建成43个深度贫困村卫生室和3个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区卫生室。

  同时,三穗县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按照“应助尽助,不漏一人”的原则,全面开展“一站式一单清”即时结报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推进低保与扶贫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织密织牢社会救助托底保障网。

  据统计,三穗县已落实医疗补偿资金7.34亿元,实现贫困人口参合资助全覆盖、参合(保)率100%,贫困人口经转诊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达90%,8类14种大病均得到及时救治。

  如今,王民群不再担心没钱看病,她和老伴的基本生活有了更好保障。王民群说,这些医疗服务既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又减轻了子女的经济负担,“以后,我们可以安心养老,真是高兴啊”。

  此外,三穗县开始启动家庭服务签约试点服务工作,重点以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为重点,开展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特别是建档立卡人口签约服务工作,三穗县推出了“两覆盖三优先”的工作原则,家庭医生签约首先要实现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优先将贫困乡镇作为推广试点、优先在贫困村设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区、优先对贫困户进行健康信息采集,让贫困户真正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红利。

  截至2019年7月底,全县完成贫困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0923份,与60923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达成家庭医生签约协议,签约率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7.79%。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