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三穗县坚持把猴头菇和羊肚菌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重点,去年底,全县累计利用林地23万亩,种植林菌3930亩、林药1.78万亩,养殖林蜂1.4万箱、林鸡49万羽;培育三穗县林业生态公司、贵州山苗农业科技公司、贵州众恒农业科技公司等8家龙头企业,带动80家合作社从事林下种植养殖,实现总产值2.3亿元。
该县瓦寨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猴头菇种植,并引进贵州瑞晟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提供就业、利益联结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
连日来,在瓦寨镇千亩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菇棚内菌棒上挂满了“白白胖胖”的猴头菇。数十名工人忙着采摘、分拣,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说起猴头菇销路,基地负责人杨政敏信心满满:“三穗县平台公司保底销售,同时,自行销往广州、湖南、深圳等地,还有电商订单,不愁销路。”
无独有偶,台烈镇寨拷村高楼山的油茶基地也热闹非凡。
“去年12月,我就在基地务工,从种植油茶苗到种植马铃薯,每天都有活干,每天务工费80元,既就近照顾家里,还能挣钱补贴家用。”台烈镇寨拷村村民尹元凤停下手中的锄头,对记者说。
眼前这片欣欣向荣的产业基地,曾经是一片荒山。去年,油茶基地负责人欧政兴流转土地600亩,种植油茶。
欧政兴原是台烈镇寨拷村贫困户,2019年,靠自力更生脱贫,在政府“人才孵化计划”下成长为“致富达人”。为带动村民一起致富,他主动挑起重担,种植油茶树,长期带动2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增收。
然而,新栽油茶生长缓慢,至少需要4至5年挂果,且早期丰产性不强,经济效益不明显。
“为合理利用土地,我们与县农业农村局调整规划,决定发展立体农业,通过套种马铃薯、油菜、花生等‘短平快’农业,达到以耕代抚、以短养长的作用。”欧政兴说。
目前,台烈镇建成300亩以上油茶基地3个、500亩以上油茶基地2个;正在建设1000亩以上油茶基地。(通讯员 吴子勇 毛兆庭)
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