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看资讯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在关岭,水泥厂的人“不烧水泥”,饲料场的人“不做饲料”,不约而同到地里收秸秆

乡村振兴|时间:2022年11月03日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罗忠显 点击量:

  11月1日,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石板井村,贵州港安水泥有限公司熟料分厂厂长徐玉志带着职工们在农户的玉米地里帮忙收割秸秆,然后打捆装车。

  水泥厂的人不烧水泥,怎么来地里收秸秆?

  “秸秆看似无用,其实回收价值很大。”徐玉志一语中的。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有效路径,围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想办法、找出路,探索出秸秆能源化、饲料化等新模式,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有力促进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这段时间我们收购了600多吨秸秆,每家每吨支付100元至200元。这样既帮助农户解决了秸秆处置问题,避免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也让他们增加了一定收入。”徐玉志说,企业已成功研发以秸秆代替原煤的能源供应系统,并面向全县回收秸秆和废旧木料等。

  “秸秆主要化学元素有碳、氮、磷、钾、钙等,以及少量的硫,成分表现为纤维素、含氮物质、粗灰分等。煤的成分与秸秆类似,但有害的硫含量很高。”徐玉志很专业地介绍了秸秆回收的妙处。

  “秸秆的热值在每千克3700千卡至3800千卡,虽低于每千克7000千卡左右的标准煤热值,但秸秆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燃烧排放便于处理,替代或部分替代原煤使用很有意义。”

  而且,秸秆的燃烧不光提供热量,有的成分还能进行价值转换。

  徐玉志继续解释:“水泥厂都有专门的脱硫塔,促成过程中,秸秆中的相关成分会变成脱硫石膏作为水泥生产工序的缓凝剂,进一步实现了变废为宝。”

  针对秸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含氮物质,水泥厂也准备好了。

  “水泥窑的除尘设备可是水泥厂的标配,秸秆燃烧后的有害烟尘同样会‘一丝不漏’地经过处理。同时,对于烟尘中的硝基化合物,也就是含氮物质,还有一个脱硝系统在等着‘它们’,达到清除的目的。”

  说话间,成捆的秸秆装满了车,与农户说好下次收购的时间,徐玉志与工人们搭车而去。

  这段时间,贵州龙茂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同样在顶云街道新城村忙着组织农户收割秸秆。

  贵州龙茂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关岭自治县牛投公司的饲草料加工企业。近年来,公司通过秸秆回收,将秸秆加工成饲料喂牛,同时把牛产生的粪便用作有机肥种植饲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条。

  “今年以来,已经收储一万吨左右的秸秆。但凡采收季,我们每天都会组织150人左右收割秸秆,每天在全县范围内能收集到大概50车原料运至加工厂。”公司副经理范学军说,饲料除了保证本地供给外,每周还会有一两百吨销往外地。

  “秸秆富含牛生长所需营养,经过处理的秸秆,牛儿可爱吃了。”看着装满秸秆的车陆续驶进厂房,范学军心情很好。

  心情好的还有新城村村民赵立琼。“我家有8亩地,今年4亩种了水稻,2亩种了新品玉米。完成采收后,剩余的秸秆也卖了钱。我帮饲料场收割,务工一天100元,还把地清理得干干净净的。秸秆回收真是个好事情。”

  如今,在关岭自治县,小小秸秆从昔日的无用之物,通过多举措综合利用,正悄然变身成了“宝贝”,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户和企业的互利多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赛 关岭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孙豪杰 舒星月)

  一审:罗忠显

  二审:付芳婧

  三审:罗曦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