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斤8两!”日前,镇宁自治县宁西街道高荡村柴火鸡店,老板娘廖兴芹将称好重的鸡向顾客展示,“喏,你看这‘毛衣’,绝对跑山鸡,包你满意!”
谈好价格后,廖兴芹短短几分钟时间将大公鸡处理干净,切成小块,“儿子,3号桌多放辣椒,赶紧地。”
元宵节前后这几天,廖兴芹经营的柴火鸡火锅店迎来了消费高峰,平均每天能卖40多只鸡,收入在2万元左右。
高荡村乡村旅游持续火爆,前来游玩的游客和村民络绎不绝。春节期间,村民杨信在家门口售卖炸土豆,仅正月初一当天,就赚了3000元。
高荡村有着600多年历史,民族文化传承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但过去少人问津。得益于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如今人气越来越旺,传统古村落焕发新生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年来,宁西街道不断挖掘高荡村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引进市场优质资源运作,让“景优、村空、人闲”向“村寨变景区、村民得实惠、创业就业有平台”转变。
为切实守住千年布依传统村落的“根”与“魂”,有效促进传统村落活化发展,2019年以来,高荡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建设生态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海绵体系绿化带、布依山居,引进清华大学博士团队规划建设,利用街道平台公司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以“党支部+党员+农户+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引导古寨内村民自办餐饮店、乡村民宿、商铺、摊点,并成功申报成为国家AAAA景区。
“从景区正式运营起,我们每年都会开展‘三月三’‘六月六’等布依族传统民俗节庆,由村党支部组织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带领大家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吸纳更多游客,传承民族文化。”高荡村驻村第一书记谢世福说。
去年,宁西街道成立抓党建促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高荡村民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发展会议,进一步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以“党建+”的发展模式,把抓党建与促发展、惠民生紧密结合,印制《镇宁自治县宁西街道高荡村“民族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庄规划》书,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力进行乡村旅游建设。
“今年春节期间,为了带动经济,制造节日气氛,我们高荡景区对所有游客实行头道门票免费优惠,在此期间还特别举办特色民族歌舞大赛和篝火晚会等。为了满足游客一站式需求,我们还增加了30多个小吃摊位和儿童游乐设施,共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400余名村民就业。”高荡村党支部书记伍承松说。
“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把民族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中,巩固拓展数字乡村建设成果,推进数字化赋能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推动以沉浸式民宿体验、嵌入式旅游演艺为主的智慧旅游高质量发展。”宁西街道组织委员李文滔说,用事业凝聚干部,用阵地凝聚党员,通过支部带着党员干,党员带着群众干,群众之间比着干,高荡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6850元增加到2022年的2.2万元。
如今,在街道党工委的带领和帮助下,高荡村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乡村旅游快步发展,乡风文明蔚然成风,村寨适应性空间不断优化,民居性能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幸福安定。高荡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系列荣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一审:罗忠显
二审:付芳婧
三审:罗曦
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