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看资讯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

水城:一叶春茶绿 一业乡村兴

乡村振兴|时间:2023年03月28日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罗忠显 点击量:

  近日,在水城区南部农业产业园区茶叶基地里,务工群众正三五成群穿行在茶垄之间,手指在茶树间不停地翻飞,娴熟地将一个个嫩绿新芽采摘下来,放入腰间的茶篓。

  水城区南部园区发展茶叶种植3.5万亩,来这里采茶的大多是附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群众。

  通过在茶叶基地务工增加收入,从水城区顺场乡搬到龙场乡的搬迁群众黄方吉日子越过越好。“以前在老家主要种植玉米、土豆,一年到头赚不到几个钱,搬过来后,在家门口采茶,一天收入80元左右,一年下来务工收入6000元左右。”黄方吉说。

  像黄方吉一样在南部农业产业园区茶叶基地采茶增收的搬迁群众有近千名,而在水城区勺米镇坡脚村茶园基地,这里的村民不仅采茶,还种茶。春日里,坡脚村茶园漫山遍野的茶树错落有致,吐露新芽。

  “去年秋冬以来,我们就按照生态有机的理念对茶园进行规划,松土、深耕、施肥等,所以,今年的茶树吐青早、长势好,相对去年来说,开采时间提前了10天。”坡脚村党支部书记张云说。

  该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组织方式建设,规划面积6000亩,2013年12月开始建设,目前种植有乌牛早、福鼎小叶两个品种。基地坚持标准化管理,禁止使用化肥、除草剂等农药,产出无添加、无残留、纯天然的有机好茶。

  在基地的另一头,茶叶加工如火如荼,炒茶机里鲜嫩的茶青不停地来回转动,工人们正在进行杀青、萎凋、脱毛等工序,制作高品质春茶。

  近年来,水城区逐步补齐种植分散、加工能力弱、品牌“各自为政”等茶产业发展短板,做强“水城春”品牌。同时,加快充实茶叶种质资源库,在现有乌牛早等品种的基础上,不断培育本地品种、引进其他适生品种。今年,水城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2万亩,带动4万多人参与其中,实现产值约2亿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一审:罗忠显

  二审:付芳婧

  三审:罗曦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