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看资讯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

万峰林下好风光——从纳灰村的“旅游饭”看兴义旅游提质升级

乡村振兴|时间:2023年07月07日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罗忠显 点击量:

万峰林下好风光

  万峰林下的上纳灰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灰瓦白墙的民居整齐划一,绿浪翻涌的秧田充满生机,田间小路上游人笑语欢声……7月,走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峰林核心观赏区纳灰村,田园乡村的振兴气息扑面而来。

  “景区人气越来越旺,我们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上纳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顺林说,农旅融合产业兴,村民收入持续长,2022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9730元。

  近年来,兴义市紧紧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按照“景城结合、产城融合、以景兴城”的发展思路,紧扣“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科学深度开发“一城六景”旅游资源组合,持续提升旅游产业层次水平,聚焦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奋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好风景带来好生意

  “风景太美了!”7月2日下午,万峰林景区,游客张立炜坐在一家民宿小院里品茶休憩。他说,来这里,树下品茶、夜晚观星、庭院听蛙语,不必匆忙打卡赶行程,“舒服!”

  傍晚,走进上纳灰村中寨组“稻花鱼农庄”,老板岑俊忙得不亦乐乎。“开业3年了,60多万元的投资已回本。一年忙下来,大约能挣30来万元。”

  万峰林景区“蛋炒饭一条街”很有名气。走到街口,锅铲翻炒声此起彼伏。“老板,要两份蛋炒饭,加鸡蛋噢!”一食客落座大声喊。香味从街头飘到街尾,家家摊点、门店生意火爆。

  “游客来了,总要吃好饭嘛。”岑俊说,像他一样,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做起了当地特色餐饮生意,同时也不断提升服务游客的本领,要让客人玩得舒心、吃得放心。

  万峰林下民宿兴

  “这是一趟‘洗肺’游。”在一家民宿旅居的外地游客说:“你看,这住的环境宛若秘境,山间空气那么清新,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啊!”

  “许多城里人的根在农村,乡愁强烈,万峰林就具有这种回归自然的属性吧。”李明波是万峰林景区一家民宿的老板,见证了当地民宿产业“井喷式”发展。

  统计显示,兴义市目前有民宿241家,房间2788间,床位3455张,带动就业729人,年产值1.2亿元以上。在万峰林景区,民宿就有218家。其中,“峰兮·半山”与“榕宿”两家民宿还被评为全国甲级民宿。

  随着民宿产业的兴起,当地村民的老房屋、空置地有了新用途,“闲”资源变成了“活”资产。村民乔海洲将自家30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分为二,自住之外的部分租给一位广东老板开客栈,合同一签就是30年;村民姚永兴将600多平方米的房屋按每年15万元的价格租给他人开民宿,租金5年一付,拿上这笔75万元租金,他到兴义城区做起了生意。

  “乘东风”吃上“旅游饭”

  宋正启没想到,会在家门口包到“工程”做。

  他是上纳灰村绒喜湾组村民,家里土地种了澳洲坚果,今年已进入盛果期。“收下来预计能挣10多万元。”他说,除了管护果树,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景区的项目点上干,带着村民做“小包工”。

  当前,万峰林正在创建5A级景区,兴义市以此为主线全力推进康旅廊道、万峰林高标准农田和乡村振兴便民桥等项目建设,大力提升旅游服务中心、交通、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水平,打造蛋炒饭美食街、户外运动基地等12项文旅业态,持续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和水平。同时,通过步道、沿线驿站和业态布置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推动贵州醇和万峰林两个4A级景区实现互通互联,为今后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提供支撑。

  走进绒喜湾组,道路整洁、漫山飘绿,山头散发着澳洲坚果的香气。2017年,绒喜湾组57户人家将380余亩的石旮旯地全部种上澳洲坚果,“绿水青山”带来了“金山银山”。

  随着万峰林5A级景区的创建,像绒喜湾组这样的边缘景区的村民也乘上“东风”吃上了“旅游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匡奇燃)

  一审:罗忠显

  二审:付芳婧

  三审:罗曦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