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看资讯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

为乡村人才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乡村振兴|时间:2024年03月20日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童瑞芳 点击量: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各方面建设,需要各方面人才的智力支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人才聚集地,肩负着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要突出价值引领、重视实践指导、讲好乡村故事,带动和引导广大青年扎实学识、投身实践,为乡村人才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立足理论课堂、突出价值引领,涵养“三农”情怀。一是高校要将乡村发展政策与青年人生价值相结合。要将党中央对农村工作要求、乡村发展现状、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青年人生价值等素材科学融入课程,让青年了解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培养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增强青年振兴乡村的信心。二是高校要将乡村发展需求和青年职业规划相融合。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要、学科专业发展特点,运用灌输式、启发式理论教学方法,激励青年学思践悟、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把个人职业规划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三是高校要将涵养“三农”情怀和青年现实生活相契合。要在育人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乡村优秀文化教育,积极引导青年树立返回乡村、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的理想情怀,让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的青年扎根乡村、奉献乡村。

  立足行走课堂、重视实践指导,培养乡村振兴实践人才。高校要增加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学分,突出参与式、体验式实践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实践育人水平。一是利用乡村振兴驻村点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定期选派教师、青年到乡村进行交流与生产实践,主动了解乡村的现状、农民发展的问题,将学科研究与“三农”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启发青年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育乡村振兴实践人才。二是开展“田间课堂”活动,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能力提升有效互动机制,教育青年自觉把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引导青年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通过建设社会实践中心、专业见习基地等载体对接高校自身潜在教育资源、智力资源,让学生走进田野,扎根现实,关注社会,增长才干;选派教师参加基层挂职锻炼,让教师在投身实践、亲历劳动的过程中体悟劳动智慧,认清自己肩负的乡村振兴使命与担当。三是打造“高校—乡村”长期稳定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基地,推进校内外志愿服务资源的整合,引导青年深入基层,提供乡村发展所需的政策宣讲、技术培训、创业就业、助学助老、移风易俗等服务活动,强化服务“三农”的意识。鼓励在外就读大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小长假、实习期,发挥所长,参与村情调查、村庄规划、文化传承、产品营销等事业发展,开展健康咨询、技术推广、教育辅导等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立足文化传承、讲好乡村故事,激发乡村人才振兴动力。高校要聚焦满足学生需求,将讲好乡村振兴故事纳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做到知农爱农。一是从历史维度,讲好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的故事,增强青年服务乡村的支撑力。二是从现实维度,注重挖掘、收集乡村的感人事迹与典型案例,特别是要讲好服务乡村发展的科技工作者故事,引导青年弘扬科学家精神,攻坚克难、只争朝夕,助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三是从资源维度,依托“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等项目,邀请高校助力乡村振兴驻村干部“现身说法”,以榜样为引领、以实例促学习,引导青年紧紧把握各类返乡人员、科技工作者、大中专毕业生为代表的“新农人”响应乡村振兴的良机,增强乡村振兴的吸引力。四是从受教育者维度,面向青年发起“用短视频讲好乡村故事”的课后作业,鼓励青年走进乡村、走近农民,用笔和镜头记录乡村振兴故事,用心感受村容村貌的变化,制作推出更多具有农耕农趣农味的优秀作品,使青年在“田间地头”的切身体验中,洞悉乡情民情,找到心中的“乡愁”。五是从教育者维度,在教学内容中展现乡村和谐和顺和美的景象,将真实的田间生活、淳朴的农人形象、励志的创业故事鲜活地呈现在青年的眼前,激发青年投身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王琴 柏正华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

  一审:童瑞芳

  二审:付芳婧

  三审:申谋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