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展示平台上线。登录平台,只要动动手指就能了解1175个村寨的村落简介、民俗趣事、文物古迹等详细资料。今年内,待全省13695个行政村基础信息被搬上云端,人们在线上就可“云游”万村。
乡村,是国家地理版图的基本单元,是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情感归属的空间载体。每个村庄,都是一代代村民在历史变迁中用勤劳、智慧、善良、拼搏塑造而成的乡愁故园。
一个村有一个村的历史,一个村有一个村的故事。我省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5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12个、“中国传统村落”757个、省级民族特色村寨1328个,更散落着成千上万个自然村落。村寨里,有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有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有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有自然朴实的农业景观,有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有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
地理气候、人口民俗、历史沿革、文物古迹、发展大事……村史村事多角度展现了过去与现在,打开了一扇村外人认识了解的窗口。成长记忆、童年往事、轶闻趣事、拼搏足迹……村史村事连结着历史与未来,寄托着村里人对故乡的深情。
村史村事洋溢着浓烈的乡愁,也蕴藏着创新创造的“密码”。火爆全网的“村超”“村BA”有时代的创新,也有历史的传承,新近“出圈”的“村马”“村T”同样如此。今日之事,即为明日之史。历经农耕文明千年的淬炼,今天的乡村正阔步走向全面振兴,新的“村史”不断被记录,新的“村事”不断被书写。13695个行政村就是13695帧影像、13695篇故事,每个村庄的历史故事汇聚起来,将勾勒出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图景。
“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去年,“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启动;今年,“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展示平台上线。从征集到展示,从“口口相传”到“文字记载”,存史留痕、记事润心,同铸村庄根与魂,勃发乡村力与美,将照亮乡村全面振兴的浩荡征程。
(李海钦)
一审:罗忠显
二审:申谋
三审:付芳婧
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