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看资讯 > 新闻热点 > 要闻资讯

贵州:把研究成果“种”进地里

要闻资讯|时间:2020年08月18日 信息来源:天眼新闻 责任编辑:文剑 点击量:

  立秋前夕,记者在遵义骄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见到田浩时,他正顶着烈日在辣椒培育基地为辣椒授粉,汗水顺着他黝黑的脸庞滑落。

  “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一直在地里忙着辣椒育种,晚上回到办公室还要研究市场,以及思考怎么推动公司发展。”尽管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既是遵义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也是公司负责人的田浩却干劲很足,“自己的公司,风险自担,必须要努力才行”。

  然而,去年以前的近十年间,田浩虽然一直不离地头做着各种育种试验,但动力并不如今天足,大多数研究成果也“束之高阁”。

  让田浩发生转变的是贵州省启动的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19年初,为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贵州提出支持科研院所改革发展,探索技术股与现金股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试点,并把该机制列为省领导领衔推进的重大改革项目。同年6月,遵义市农科院成为全省4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为推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遵义市农科院率先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以现金、技术和成果折价入股参与企业管理,通过兼职创业、领办企业等模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并明确收益的大部分归主要科研人员。

  于是,田浩创办了骄阳农业公司。目前,该公司已为遵义市辣椒换种工程提供了2.1万亩研发新成果“骄阳6号”辣椒种子。

  吃螃蟹的路上,田浩并不孤单。

  遵义市农科院科技人员余常水以现金100万元入股遵义辣椒集团,每年从公司获取20%的股份收益,2020年,他的团队为遵义市辣椒换种工程提供21万亩“朝天椒1号”(遵辣9号)种子;中药材课题组科研人员邓宽平以资金和技术入股创立遵义申未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中药材品种培育、技术攻关和生产示范,解决临时就业2000人次,预计产值600万元。

  “作为改革试点单位,我们就要大胆实践,为院里的科研人员营造更宽容的科研环境,用实实在在的成绩为推动全省科研成果转化探路,让科研成果服务好经济发展。”遵义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余吉平说。

  过去,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获得的科技成果,产权不属于科研人员,转化获得的收益难以体现或分配过低,很大程度打击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遵义市农科院的试点探索,正是瞄准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产权这一关键,将收益的大部分归主要科研人员,改变了以前利益分配的平均主义,使分配方式更符合市场竞争规律,从而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内生动力。

  试点工作开展一年,遵义农科院成果显著:发表学术论文20篇、建设品种选育基地11个共计500余亩、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等;与遵辣集团、贵三红等企业建立成果转化合作平台,合作开发新品种新成果10余项。

  “现金股+技术股”的创新做法,旨在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权属问题实现制度性突破,将奖励和报酬比例进一步提高,为科技成果落地打通了“最后一公里”。遵义市农科院科研处处长罗勇表示,改革试点项目的推进实施,不仅达到了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也为科技人员带来了更为明显的收益,激发了他们围绕全省发展大局干事创业的激情。

  今年,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辣椒团队为遵义市提供了23.1万亩辣椒换种工程种子,占全市辣椒换种工程的80%,按照每亩增产100斤、市场价每斤15元计算,累计将为遵义市椒农增收3.465亿元。(记者 袁航)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