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夜幕降临,贵阳市青云路夜市的霓虹招牌渐渐亮了起来。11月13日晚上7点,青云路夜市的周记留一手特色烤鱼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队,点餐、称鱼、烤鱼、上菜......另一边员工们正有条不紊的忙碌着。
受到疫情影响,停业了近两个月的周记留一手特色烤鱼2月24日开始外卖业务,并于3月18日贵阳市发布通告有序开放餐饮场所后恢复堂食后重新营业。
“正常营业后客人一天天变多,6月份店里的客流量就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100%,现在每天接待量都饱和,周末还会更多。”看着忙碌的员工和座无虚席的烤鱼店,周记留一手特色烤鱼店经理鄢圣宗高兴地说。
作为主要依赖人流量生存的餐饮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危机面前,贵州大大小小餐饮企业、小餐馆都在探寻能逆转颓势道路。
位于贵阳市观山海湖区的贵州喜在苗乡侗寨餐饮有限公司(以下称“喜在贵州”)是一家以经营酸汤鱼火锅为主,兼有贵州地方各类特色美食的企业,4月1日正式复工开业。通过短信和线上微信宣传复工开业消息,凭借之前积攒的人气,复工第一日包房预订率就达90%以上。
“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火锅店特殊时期的生存法则,增加凉菜、特色小吃等合适外带的菜品,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创新线上外卖产品形式,依靠线上营销,开发新的经营的版块,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喜在贵州董事长谭刚说。
餐饮业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数据显示,一季度餐饮行业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下降38.6%,上半年收窄近20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收窄为下降7.8%,呈现明显回升势头。
“这次疫情让整个餐饮行业遭遇寒冬。但是随着疫情逐渐稳定,目前贵州的餐饮业已经恢复至80%。”贵州省餐饮行业商会会长彭建明认为,此次疫情既是危机也是机遇,餐饮企业需要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的把控,要把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营造放心消费的就餐环境。同时,要逐步在经营管理、品牌建设、模式创新、技术应用、现代供应链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改进。(记者 李兰松)
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