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黔乡游 > 民风民俗

传统布依戏的脸妆脸谱

民风民俗|时间:2014年11月04日 信息来源:黔西南政府网 责任编辑:文剑 点击量:








    布依戏流传于黔西南州册亨、安龙、兴义三县市南盘江沿岸的布依族村寨,是我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布依戏用布依民族语言,布依族人喜爱的音乐曲调,并按布依族人的艺术审美习惯表演,深为布依族人所喜闻乐见。布依戏,本质上的“草根艺术”形态,虽经历近300来年缓慢发展,至今还未形成规范的表演体系。从艺术上看,布依戏极富较高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册亨县的乃言戏班、板坝保和班、板万戏班和弼佑戏班,在表现人物角色的性格、品质、相貌、身份等,通过脸谱的色彩、图案运用来呈现,戏剧艺术味特别浓厚。

    布依戏中,脸谱主要运用在净、武生行,老生、小丑行着脸妆简单勾画,别具民族特点。旦角行略施脂粉,一般不勾画脸谱。

    下面是布依戏表演中较有特色的几种传统脸妆脸谱:

    文净行包公脸谱。勾脸人物中一个最突出的就是文净行包拯,布依戏演出中,乃言戏班的包公用黑白脸,板万戏班的包公用黑红脸,这样的脸妆脸谱是缘于布依族人民对包公形像的解读。据板万村民讲述,传说包公出生时,父母见他生得眉毛浓密上扬,一双眼珠奇大圆鼓,令人生畏恐惧,将他遗弃,丢放在村外铺有棕粑叶的地上,因半边脸面朝太阳晒得黝黑,另半边脸面贴在棕粑叶上而显得红润。在布依族人民的心中,包公铁面无私,阴阳两办,既能审断阳间案,也能下阴曹地府断案。所以,在布依戏中的包公化妆脸谱,以眉心为界,半边脸涂黑色示管阴间,半边脸涂白色(或红色)示管阳间。相对于其他戏剧的包公脸谱,这样的化妆犹显朴素,直接了当,易于理解。

    武净(大王)行脸谱。大王行当中的番邦草莽、绿林英雄好汉角色,所勾脸谱一般用图案颜色的变化区分该行当的不同角色。如板坝布依戏保和班演出《薛丁山大战苏保童》一剧中的化妆,用粗眉大眼、大嘴岔来刻画人物形像,以红、黑、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区别大王、二王和三王角色。额头上的底色,大王着红色,二王着黑色,三王着白色,让观众一目了然。
 
    武生行脸谱。武生行当用黑白两种颜色勾画五官部位和面部肌肉轮廊,面部皮肤不着底色。其中,番邦绿林反面人物,所勾画脸谱的额头上写画“勇”字;官府正面人物通常不画脸谱,仅用黑色勾画胡须、眉毛,以夸张写意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外貌特征。
 
    老生行脸妆。布依戏老生脸妆的勾画,主要是人物外貌身份象征的寓意,常用黑色线条勾画皱纹、胡须等,以显现剧中老年人物形像。如《罗细杏》剧中人物侬大爷的上唇胡须画成“长八字上翘”,给观众一看,就是一个猖狂骄横的财主。
小丑行脸妆。布依戏小丑脸妆的勾画较为简单,通常只在脸上勾画八字小胡须、点生长毛发的黑痣、白色的浓鼻涕和眼屎等,以丑化人物形像或烘托气氛。在布依戏的表演中,小丑角色脸妆配上善变的面部表情、诙谐的语言和滑稽的“猴步”身段,引发观众兴致,增强戏剧效果。如《罗细杏》剧中人物侬二脸妆勾画黑痣、鼻涕、眼屎,呈现出一个憨、傻、丑态形像。

    由于各布依戏班师承不一,不少戏班戏剧脸妆脸谱缺少规范,化妆也较随意,可以说,这是布依戏还不够成熟体现。但是,我们乐见于个别戏班对戏剧人物形像刻画的成功塑造,让布依戏更具民族特色,更加充满艺术魅力。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