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大量涌现,已成为社会民生基础的“关键一环”,并逐步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何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更有归属感?遵义仁怀市积极探索打造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采取“站店融合”可持续运营模式,通过畅通联络渠道、提供优质服务、落实关爱举措,为新就业群体筑起温暖港湾。
打造“新”阵地
冬日,寒风拂面。仁怀市酒都商业广场的“仁人驿站”却是暖意融融。
下午三点,驿站迎来每天最热闹的时候。身着各色工装的快递员和外卖员,趁着工作间隙聚在一起休息。
“我是这里的常客,夏天来避暑,冬天来取暖,雨天来避雨,驿站已成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家’。”外卖小哥胡苓感慨。
胡苓是“饿了么”平台的外卖小哥,以前累了只能在餐馆就餐时歇口气,待久了会担心耽误店家生意,但现在却无须再为此烦恼。
热水、空调、按摩椅、充电设施……像这样设施齐全的驿站在仁怀市市区随处可见。2023年12月,仁怀市快递外卖行业党委、交通运输行业党委整合工会、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资源,在商场周围、物流运输沿线等新就业群体集聚区域,建设集休息、停车、学习、经营等功能为一体的驿站。
“让快递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倦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累了能休息、空了能学习、烦了能解压,这是我们打造驿站的目的。”仁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建办主任李雨丝介绍。
目前,仁怀市已打造“仁人驿站”3个、“酿蜜驿站”4个、“追梦驿站”4个。
探索“新”模式
位于誉府世家的“仁人驿站”内有一排橱柜,里面摆放着各类糕点。
“每个驿站大约有40平方米,在满足驿站社会公益事业功能的前提下,空闲区域我们面向社会招租,租金用于驿站日常维护以及慰问。这个驿站引进的是面包店。”李雨丝说。
公益与效益并行——仁怀市探索采取“站店融合”发展模式,针对具有人流量大、商业价值高等优势的驿站委托国有企业管理运营,并向社会公开招租,开设副食销售、广告屏招租、餐饮服务等经营项目。
“面积、位置都很符合我的要求,每年房租相较于同类型店铺性价比非常高。”面包店店主张瑜告诉记者,同时针对户外劳动者,店内还推出7折优惠,并每天免费向他们赠送4份面包。
同时,为了给予新就业群体多重保障,设立了“仁怀市外卖(快递)行业专项基金”,将驿站营收和社会募捐资金纳入基金管理,为全市外卖(快递)从业人员患病就医、意外伤害、子女就学和生活困难等方面给予资助和帮扶,让其切实感受到社会关心与关爱,增强幸福感。
据李雨丝介绍,目前,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外卖快递小哥,已筹集到专项基金30万元,还在持续发动更多爱心企业参与。
畅通“新”渠道
“你好,由于我送快递打电话较多,这两天许多顾客反映我的电话被标记为诈骗号码,非常影响我的送货工作,能否请你们协助解决。”快递员赵温禄拨通了仁怀市外卖(快递)行业党委开设的服务热线。
工作人员立即向顺丰公司核对赵温禄的身份,确认无误后联系相关部门将电话解除诈骗提醒,恢复了正常通话。
“打一个电话让我省了时间、少跑了路,有问题当天就能得到解决。”对于行业党委的服务,赵温禄连连点赞。
畅通新就业群体诉求收集渠道,仁怀市建立完善“党员收集—支部反馈—党委分办—部门解决”办理机制和分级分类快速响应机制,协调公安、交通运输、人社等部门,帮助解决新就业群体的诉求。
同时,开发“仁怀市外卖快递骑手之家”小程序,内设“一键求助”“政策咨询”“随手拍”“党建家园”等功能,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参与治理,用“走心”“暖新”服务,促治理双向“奔赴”。
“外卖快递小哥群体庞大,每天走街串巷,所以我们在小程序开设‘随手拍’功能,号召他们把工作途中遇到的突发情况、违法行为、安全隐患等社会问题拍下来反馈到平台,并实行积分奖励制度。”李雨丝说。
以“服务驿站”建设为着力点,仁怀市将继续按照“管行业就要管党建”的原则,进一步发挥行业党委功能作用,聚力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彰显城市温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怡 华姝)
一审:罗忠显
二审:付芳婧
三审:申谋
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