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 病虫防治 > 动物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新特点及防治

动物|时间:2010年12月27日 信息来源:河南畜牧兽医网 责任编辑: 点击量:

 

   近年来,发生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是由法氏囊炎病毒(ibdv)变异株引发的传染。

   1发病特点

   1.1多发生于免疫过鸡群病程延长,死亡率降低,发病日龄范围变大。以往ibd多见未免疫鸡群,免疫鸡群很少发生。一般病程7天,死亡率高达30%,发病日龄在3~6周龄。近年来,即使采用进口疫苗免疫,仍有该病发生,病程明显延长,一般病程超过10天,有的长达20天,死亡率明显降低,一般在5%以下。早发病例在20日龄之前,个别鸡只发病最小日龄为3日龄。这是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变异株能突破强毒株所不能突破的高水平母源抗体的保护而致病。最大发病日龄为130~150日龄。明显比以往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日龄范围大。

   1.2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不典型以前,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时,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嗜眠,羽毛松乱、无光泽。食欲减退,排白色水样稀粪,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剖检可见法氏囊充血、水肿,浆膜覆盖有胶冻样渗出物,表面纵行条纹显而易见,严重的法氏囊出血呈紫黑色或紫葡萄状。切开囊腔后,可见粘膜皱褶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囊腔中有脓性分泌物。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肾脏肿胀,输尿管有白色尿酸盐沉积。个别鸡胸、腿部肌肉有出血条纹或出血斑。近年来,多数病鸡食欲正常,粪便较稀,较长时间腹泻不停,肛门粪便污染不严重。剖检法氏囊变化轻微,典型变化减少,腿肌、胸肌出血显著增加,肾脏肿胀,输尿管尿酸盐沉积。

   2防治措施

   加强环境消毒,切断传染途径。车辆进鸡场必须进行全车消毒,人员出入必须经消毒后更换消毒过的鞋、帽和工作服。鸡舍内用0.2%过氧乙酸带鸡喷雾消毒,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鸡体免疫力,降低对ibdv的易感性。搞好免疫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ibd的主要途径。由于传统疫苗对变异株不能提供很好的保护,选用合适的疫苗显得十分重要,要选用针对性强、保护率高、免疫覆盖面广、雏鸡和成鸡均可使用的疫苗。以往对发生ibd的鸡群,使用ibd高免卵黄液肌肉注射,60日龄以下的小鸡每次1ml,大鸡每次2.5ml,注射一次就可控制。近年来发病鸡群注射一次后,治疗效果不佳,只有采用二次注射,并配合使用中成药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