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 其他

又酸又涩余甘果 种出财富甜滋味

其他|时间:2011年02月23日 信息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责任编辑: 点击量:

 

    在广西平南县丹竹镇廊廖村,有一个叫黄雄芳的人,他今年70岁,在这个村很有名。上世纪80年代初,当万元户还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时,黄雄芳通过承包水库养鱼,成为县里第一个10万元户。当人们通过养鱼致富时,他却培育出一种叫金丝塘角鱼的新品种,再次成为村里养殖方面的领跑者。

    但黄雄芳突然放弃养殖,跟野果子较上劲。在周围人的猜疑和冷嘲热讽中,黄雄芳历经20年,用余甘果这个不被人关注的小杂果带来5000万元的年销售额,并带动4700多户农户致富。

    那么,黄雄芳到底发现了什么商机,味道又酸又涩的余甘果又是拿来做什么呢?

    一条消息让他决定改行

  近日,当记者走进黄雄芳的卧室,发现已是千万富翁的黄雄芳,卧室并没有想像中的豪华,相反,卧室显得很杂乱,到处堆放着他订阅的报刊杂志。

    黄雄芳说:“每晚我都认认真真地看书,每一年都订2500多元钱的书报。”改变黄雄芳命运的正是这些他至今都舍不得扔的书报。1990年的一天,报刊上一条不起眼的信息,让他眼前一亮,他毅然决定改行种果树。

    这则消息将余甘果与我国北方的野生树种沙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生态特征、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以及药用保健价值,甚至树形都惊人相似。因此有北有沙棘南有余甘果一说,沙棘开发在北方热火朝天,已形成产业化,一些企业年产值高达数亿元。而余甘果还停在待开发状态,如果把余甘果加工生产成果脯、果酒、果汁罐头等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七年坚持培育出新品

  黄雄芳的突然改行在村里掀起轩然大波,因为黄雄芳种的只是当地一种野生果树余甘果。余甘果又叫牛甘果、油甘子,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杂果,长期以来都没有给当地人带来什么经济效益。

    1991年春天,黄雄芳把头一年摘下来的野生余甘果种子撒到地里,等待着种子发芽,一个月过去了,地里却没有一点动静。黄雄芳不死心,他一次次地上山采集余甘果果核回来播种,把地里的温度、湿度以及播种的月份都详细记录了下来,以期破解余甘果种子不发芽之谜。这一耗就是五年,但播到地里的余甘果种子一直没出过苗。

    黄雄芳把剩余的余甘果果核拉出去倒掉,准备放弃这个项目,没想到这么一倒,事情却出现了转机。黄雄芳说:“余甘果种子外有一个很硬的壳,太阳一晒出来,它就爆开,里面的种子才能发芽。”

    1997年,黄雄芳终于培育出个大肉厚、产量高的余甘果新品种,被当地科委命名为“平丹一号”。黄雄芳说:“人工培育的新品产量在8000斤至1万斤一亩,是野生的20倍以上。”

    这一年,黄雄芳花了十多万元承包了250亩地,大量培育余甘果苗,他相信大家会像以前一样,只要他一句话,就会跟着他一起干,可这一次,他失算了。因为村民担心,这个果子产量高,卖不出去。

    因为余甘果口感不好,当地人一般将余甘果用盐、糖等腌制成酸品,在大街小巷出售。作为饭前开胃、饭后解腻的零食食用,用量也很少。余甘果在采摘季节0.5元一斤都没人要。

    没有人愿意种植,黄雄芳着急了。“几百亩余甘果苗在这里,成本也去了。”情急之下,他便把推广的希望寄托在亲朋好友中。有亲朋好友的带动再加上包技术包收购的合同,黄雄芳很快打开了局面。1998年,黄雄芳的250亩余甘果树苗销售一空。

    开发余甘果系列产品

  2001年,平南县种植余甘果面积增加到4000多亩,余甘果也进入盛产期。但种植户们此时关心的并不是余甘果的产量有多高,而是黄雄芳如何把在鲜果市场占有量很小的余甘果推销出去。

    面对大量上市的余甘果,黄雄芳却胸有成竹,信心来源于1990年报纸上的那条消息。然而,信息上只是对余甘果的市场进行分析,至于怎样加工成产品并没有细说,已经收购了上百吨余甘果的黄雄芳怎样去开发新的产品?又怎么打开市场呢?

    梁周科是黄雄芳儿子黄丹红的同学,那时候在广东当兵,他带回了余甘果在广东市场的情况。“在广州、潮汕地区,腌制过的余甘果非常畅销。”

    2002年,黄雄芳拿出所有的积蓄,另外又贷款了20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了一个占地38亩的加工厂,根据梁周科提供的信息首先开发出果脯供应广东市场,接着又开发出了果醋、果酒、果茶等余甘果系列产品。

    旅游打开销售市场

    为了与普通余甘果酸品区别开来,黄雄芳不希望将新的产品放在酸品店里出售,但怎么让消费者更快地接受他的新产品呢?

    2006年的一天,黄雄芳走在果园里,看到成串的余甘果,顿时心生一计。“把这全部拍成照片,让大家更多人了解它。”2006年9月,黄雄芳和女儿带着照片来到平南县一家旅行社,找到负责人农君薇,打算跟她合作办旅游,通过旅游来推销自己的产品。黄雄芳免费提供旅游景点的想法让农君薇心动,便决定过来看看。“那些叶子全部落下来,每棵树上的果子黄色透明,一串串的,很好看。”

    双方各取所需,很快就开始合作了,在游客过来的时候,黄雄芳借势增加了一些活动。

    和旅行社联姻办旅游的做法很奏效,他的产品很快通过游客的口耳相传打开了本地市场。2008年,黄雄芳的余甘果系列产品被选为广西的特产销往外地。广西特产公司经理何彩云说:“现在我们很多的顾客对这种果的需求量比较大,如果不在季节上,还经常断货。”

    现在,平南县的余甘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万多亩,带动了4700多户农户致富。黄雄芳的企业也成为广西首家余甘果新品种开发、推广种植、加工销售的企业。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