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留好种鹅
2~3月份出孵的鹅苗,经70~80d养殖后将个体发育性状较差的及时淘汰,作为商品鹅出售。留下的做预备种鹅养殖100~120d再按标准复选:公鹅体重4~6kg,两腿粗直、间距宽,昂首挺立,两眼有神,叫声洪亮,反应灵敏,进攻性强,无性器官病变;母鹅体重3.5~5kg,颈细长,两腿粗直、间距宽,后腹宽大,反应灵敏,无性器官病变。公母比1∶4~5。
2.建好种鹅场
种鹅养殖场所一般都选择在河边,有流动水,水面开阔的地方。也可选择适当远离人居环境、有适当平地、宽阔的果园、林地(1只鹅8m2以上,)和清洁水塘(1只鹅0.5~2m2)的地方建场。
鹅舍应按照坐北朝南、通风透光、冬暖夏凉、干燥清洁的要求,以每平方米2只鹅的面积修建。地面用水泥混合砂浆铺平(三边高、一边低,便于粪便等废物排出)。有条件的地方,可距地面20~30cm高搭成竹木条网楼。鹅舍内按每平方米4只母鹅的标准选一僻静处作产蛋棚(可稍加隔栏,垫高4~7cm)。鹅舍粪、尿等废物排出口须连通外沟、沼气池。或定期人工收集鹅粪,集中发酵(无害化处理)后作优质有机肥,改善环境卫生。
3.搞好管理
种鹅养殖须把好三个关键环节:
3.1疾病防治按技术规程预防接种(在按商品鹅完成前期免疫程序的基础上,80日龄1.5~2ml/只禽流感和副粘膜病毒二联苗、90日龄时注射20头份的鸭瘟疫苗,每半年注射一次禽流感和副粘膜病毒二联苗、鸭瘟疫苗,产前15d注射小鹅瘟疫苗);注意饮水、饲料、环境卫生;不与其它鸡、鸭、鹅、猪等混养;减少外人进入鹅场;定期消毒;及时隔离、治疗病鹅,发生疫情及时报告县、乡镇动物防疫部门。
3.2按不同生理期调整管理措施产蛋期(9月上旬至翌年5月上旬):每天(分3~4次)保证供应每只鹅青草1~1.5kg、粗蛋白≥16%的精料150~200g(稻谷或玉米65%、糠30%、豆饼2%、石粉2%、食盐0.4%、多种维生素0.6%)和充足的清洁饮水;鹅舍按每平方米5w安装照明灯(下午日光阴暗前开灯补光至夜22~23点);最好公母夜间分栏;上午11点前不远距离放牧(或不放牧),不惊扰舍内产蛋鹅。
休产期(5月中旬至8月下旬):种鹅停产后先停精料(只供青料和100g糠),5d后只供青料,以促进强制换羽;7月上、中旬开始逐步恢复精料供应(公鹅先于母鹅10~20d),促进体质恢复、“催蛋”;8月上旬驱虫、下旬按规程进行禽流感、小鹅瘟等疫苗接种,做好开产前的准备(建产蛋棚等)。
3.3保管种蛋每天上午11点、下午5点两次清检种蛋,选好120g以上、外形正常、不破裂、无重度污染的蛋放在无鼠害的阴凉处桶装或箱装,大头朝上竖立,5~7d按预约期入孵。
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