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渔业

铜梁农户周运明乌鱼养殖带头富

渔业|时间:2010年06月09日 信息来源:金农网 责任编辑: 点击量:


    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高碑村12社农民周运明,在近1002亩的乌鱼养殖场里创造出高产增收的奇迹,亩产乌鱼5吨,以当时的价格每千克20元计算,每亩产值达到了10万元。

    近日,笔者来到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高碑村12社,只见一条乡村水泥公路边都是连片的鱼塘,四处弥漫着浓浓的鱼腥味。这时候正赶上该村的村民周运明扛着饲料到鱼塘喂鱼。在喂鱼前,周运明用一把长把的水瓢,不停地拍打塘水,形成条件反射的乌鱼感觉到水的振荡,迅速围拢了过来,不等饲料落水,一群黑幽幽的乌鱼便争相从水中跃起抢夺食物。

    周运明告诉笔者:“这样喂鱼,是每天让鱼按时来吃食,并形成条件反射,而且保证每条鱼都来吃。”

    乌鱼又叫乌鳢、生鱼、黑鱼、乌棒。由于乌鱼适应性强、疾病少、生长快,而且肉肥鲜美,营养丰富,肉坚实,骨刺少,又是药用价值很高的滋补佳品,因此被作为一种经济、高效、高质鱼推广养殖。

    今年28岁的周运明仅有中学文化,24岁就随长辈到广州办制衣公司。在工作之余,他常到附近农户家的鱼塘钓鱼,与养鱼农户结下深厚友谊。在摆龙门阵中,得知他们养殖的乌鱼经济效益高,市场上是供不应求,80%销往成都、重庆。

    周运明说:“我在广州看到养乌鱼亩产可以达到5吨,而重庆的市场乌鱼80%都来自广州,每500克价格都在十一二元,利润空间比较大,广州的人都大力发展乌鱼,所以我选择了回重庆来养乌鱼。”

    他对养乌鱼来了兴趣,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去鱼池观察研究养殖技术。经过细心观察、研究和翻阅大量有关水产养殖资料,初步对人工养殖乌鱼有一定的认识。技术学习后,2007年春节回家,他购买了乌鱼苗带回老家,让搞网箱养鱼的父亲周景培和叔公周良文养殖,当年养殖水面3亩,结果养殖却失败了。

    从不言败的周运明,2008年回乡亲自养乌鱼,并且以每年250千克稻谷的价格承租了当地群众的80多亩地开挖鱼塘,加上自家的田地,养起了近100亩乌鱼。当年获得了成功,亩产乌鱼5吨,每亩产值达到了10万元,亩纯收入3万多元。

    看到周运明的养殖成功了,铜梁县少云镇党委、政府也鼓励该镇农民发展现代渔业,养殖乌鱼帮助农民致富。少云镇党委、政府通过他的典型带动,力争在近两年养殖乌鱼规模扩大到2000亩,以带来规模效应,带动产品销售。镇里的规划,也是周运明现在的打算。他打算带动周围农户进一步扩大乌鱼养殖面积,并且发动镇里还在从事家鱼养殖的养殖户转养乌鱼,他将无偿地提供养殖技术。

    周运明说:“我一个富了,不算富,我想大家富了才是富。大家都养乌鱼,我们这里形成了规模,也才更好销售。所以,不管谁学习了养殖技术,我都会毫不保留地教他们,让乡里乡亲都来喂乌鱼、发点财,也是我的一个心愿。”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