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食用菌

平菇栽培

食用菌|时间:2013年06月28日 信息来源:安徽农网 责任编辑:佚名 点击量:

问: 平菇覆土栽培,原基出土分化平菇子实体,长着长着都畸形了,这是什么道理。我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一一做到了。分化的平菇子实体都是畸形菇
答:
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平菇畸形菇病是平菇生产较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它不仅影响产菇量,而且使菇体降低或者失去商品价值。常见的畸形平菇有以下几种:
  1 花菜状
  外观呈不规则团块组织,无菇体正常形态,团块宽几厘米到20多厘米不等,初期表面凹凸不平,似肿瘤,后期长出大量原基,与食用花菜相似。
  1.1 形成原因。原基发生前,一是菇床上(或菇房内)喷洒了浓度偏高的农药,或菇场内含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二是菇房内通风不良,或空气相对湿度长时间超过95% 。
  1.2 防治方法
  ①改善菇房的通风条件,降低co2的浓度。
  ②尽可能少用农药。
  ③控制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90%。
  2 珊瑚状
由群体松散分化不正常的菌柄组成的子实体,菌柄粗而长,分支多,在膨大处又长出丛状的小菌蕾,菌盖不分化,只在部分菌柄顶端形成极小的菌盖,子实体外观像珊瑚状。
  2.1 形成原因。原基发生后,没有及时转入开放式揭膜管理,造成原基畸形发育;分化期菇床上通风不良,供氧不足,菇场内光照太弱,致使菌盖的发育受到抑制,未能进入正常化。
  2.2 防治方法
  ①增加散射光强度。
  ②加强通风管理,当平菇子实体形成初期要做到,早晚各通风半小时。
  3 高脚状
  菌柄较长,明显超过菌盖直径,柄粗盖小或菌盖成喇叭状。
  3.1 形成原因
  ①原基期管理不善,使菌柄徒长,造成先天不足。
  ②分化期以后菇场空气交换不良,供氧差,co2浓度偏高,光照量小,产菇温度偏高。
  3.2 防治方法。增加散射光强度,加强晚上通风量,降低co2浓度,加大昼夜温差。
  4 萎缩状
  菇体干瘪干裂,有的僵缩枯萎,有的泛黄肿泡,有的软烂腐死。
  4.1 形成原因。主要是培养条件不适和管理不善引起。
  ①菇床通风过强,造成菇体失水过快而干枯。
  ②菇房通风换气少,湿度过大,喷水过频过重,则会引起菇体软泡瘫烂。
  ③气温偏高,菇床虫害、杂菌侵染严重,致使菌丝发育不良。
  ④管理时的机械碰伤及产菇时喷施高浓度的营养液。如尿素液、糠液等,也会使菇体产生生理性干旱,造成菇体发育中途停止,导致萎缩菇的发生。
  4.2 防治方法。
  ①适宜通风,不要喷水过频过重,减轻空气湿度。
  ②防气温偏高,防虫及杂菌侵染。
  ③减少管理过程中机械碰伤。
   ④出菇过程中,尽可能少用浓度高的营养液。
  5 光柄状
  子实体只长出细长的菌柄,没有菌盖分化,菌柄顶端只是个齐头。
  5.1 形成原因。在菌蕾形成期气温偏低。
  5.2 防治方法。在子实体形成初期,气温低于5 ℃时应采取人工加温,促进菌盖形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