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中药材

三七草引种栽培技术

中药材|时间:2013年04月07日 信息来源:中国中药材种植网 责任编辑: 点击量:


   三七草为菊科植物,又名菊三七、白田七草、散血草、散血丹、破血丹、血牡丹等,中药名为土三七。以块根或全草供药用,有活血、消肿、解毒、散瘀、止血等功效。主要用于跌打损伤、痈疖疮疡、毒蛇咬伤、外伤出血、吐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主产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北方栽培很少。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米左右,宿根肉质肥大,呈圆块状,表面土褐色,具瘤状突起及须根,顶端有茎基或芽痕。茎直立,具纵沟,嫩时紫红色,基部无毛。基生叶簇生,有锯齿或呈羽状分裂,上面深绿色,背面紫绿色,两面叶脉上有短毛;叶互生,羽状分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边缘浅裂或具粗锯齿;叶片两面均平滑无毛;托叶1对,3~5浅裂。头状花序排列呈伞房状,疏生于茎梢,总苞片条形,绿色,筒状或钟状;花冠筒状,黄色,管状花,5裂,裂片条形,先端尖;花两性,雄蕊5,花药连合,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分叉,呈钻状,有短毛。瘦果细小条形,表面有棱。花期9~10月。
  
   一、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环境,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涝洼、黏土地不宜栽培。不耐严寒。
  
   二、整地与施肥。选择适宜栽培的土地,每亩施土杂肥3000~5000公斤,捣细、撒匀,深耕20厘米,耙细整平,按1米宽做畦,备用。
  
   三、播种,根茎繁殖。每年3月底4月初栽种,选择健壮、无病害的根茎,切成小块,每块根茎上要有芽2~3个,切后将切口晾干或拌上草木灰后栽种。种栽切好后,在整好的畦内按行距35~40厘米开6~10厘米深的沟,按株距20~25厘米将切好的根茎摆放在沟内,芽尖向上,覆土、压平。亦可按上述行距挖坑穴栽,栽后15天左右出苗。天旱时可先向畦内浇水,待水渗下以后再行栽培,以保证其成活率。扦插繁殖6~7月高温多雨季节,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的枝条,按长10~15厘米截成小段,去掉下端的叶片,上端保留2~4片叶,微晾,斜插于沙土中,土面以上留约5厘米。扦插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气温在22~30℃时约2周就能成活,成活后2周即可移栽,移栽行距与根茎繁殖相同。扦插生长的根茎较小,根茎大的可入药,小的下年可作种栽。

  四、田间管理。栽种后要按时浇水,防止干旱。苗出齐后要按时中耕除草。在植株生长旺盛期可追施1次人畜粪水或每亩施20公斤尿素。雨季要防止地内积水,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根茎腐烂。

  五、病虫害防治。三七草的病虫害较少,主要害虫是地老虎和蚜虫。发生地老虎为害时,可用敌百虫原药配成1∶1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50%辛硫磷50克拌碎鲜草5公斤制成毒饵诱杀;发生蚜虫为害时,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

  六、采收加工。栽种当年的10月中、下旬采收。采收时先割去地上部的茎,刨出块根,去除块茎上的木质部,抖净泥土,晒至半干后搓去须根,晒干即可药用。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