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事例
王金龙是湖北省英山县方咀乡白羊山村村民,2004年他开始经营白莲河近200亩的小皮垅水库,走“库养花白鲢、箱养名特优、多种经营一起上”的综合开发之路,从一个家徒四壁的穷光汉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家庭,2007年他的水库成鱼产量达到4万多斤,产值达15万元,家庭纯收入达到了5万多元。
当初经营小皮垅库汊时,王金龙以为把鱼种放进库汊就可以坐享其成,根本很少过问水质好不好,鱼儿饿不饿,导致年年养鱼年年穷。有幸的是他的创业艰难得到了当地专业技术人员把“脉”,使他逐渐掌握了许多科学养殖的新技术、新方法。去年王金龙养殖鲢、鳙、草、鲤鱼等成鱼产量近1.5万kg,仅此收入就达10多万元。
说到市场,王金龙更是体会良多。最初经营水库时,很多人都同自己一样养鱼,市场上鱼多了,很多人逐渐尝试到了“卖鱼难”的滋味,有的人尽管鱼卖了但利润不大。他意识到经营方式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要先人一步把握目前市场动向。当时,养成鱼的人比较多,而养鱼苗、鱼种的人尤其是养大规格鱼种的人少,每年市场上对优质鱼种的需求比较大,于是他利用水库资源,既养成鱼,又尝试养鱼种,鱼种既可供自己放养,又可就地出售给其他养殖户,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每年他的鱼种收入达到1.7万多元。当时常规鱼市场已经饱和,但名特优养殖前景十分看好。他在水库中增加了鳊、鲫、鲶鱼等品种,这些鱼的放养不影响其他鱼类的产量,反而每年为他创收3000多元。另外,当地水库、库汊养殖户总是年初放鱼年终卖鱼这种经营模式,一到年底市场上鱼多得不得了,销售出现困难。王金龙便开始实施轮放轮捕及“一次放足,分期起捕”的养殖经营方式,使自己的产品源源不断的上市,既填补了淡季水产品市场的空缺,而且价格丝毫不比年关上市低,同时又适当调整了水库的载鱼量,避免出现鱼类生长旺季密度过大的现象,并解决的投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王金龙经常说到“勤劳就是财富”,确实如此,他尝到了勤劳创业、勤奋经营的甜头。在2004年水产品价格十分低迷时,他率先尝试垂钓业的开发,到处做广告,宣传自己的垂钓特色。这一点子很凑效,当年他1万多斤成鱼有3000多斤通过垂钓而上市,不仅解决了“卖鱼难”问题,而且价格还增加了近一倍,增加收入近4000元。以后每年他始终坚持养殖、垂钓两不误,垂钓方面收入逐年增长。2007年初,王金龙发现自己的水库水面大,水质好,完全可以实现生物肥及配合饲料养殖,于是他在自己200亩水库开展投饵投肥试验,利用生物肥及配合饲料,调节好了水质,搞科学养殖。在他的带动下,周边许多养殖户也纷纷开展生物肥及配合饲料养殖试验,养殖户数达到40多户,产量逐渐上升。
小资料
中国池塘养鱼的养殖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世界上进行池塘养鱼的国家主要有印度、东南亚诸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池塘养鱼主要饲养技术包括混养和密养、轮捕轮放、日常管理和综合经营。在同一池塘里混养和合理密养习性不同、食性各异或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鱼种,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核心。鲢、鳙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下层,青鱼、鲮鱼、鲤、鲫、非鲫等生活在水体底层。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时,不但可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而且由于各种鱼类所需的饵料不同,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又防止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改善池塘生产条件。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鱼进行混养,可在生产食用鱼的同时生产大规格鱼种,从而减少培育鱼种的池塘,扩大了食用鱼的饲养面积。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只要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混养鱼类的比例和放养鱼种的规格适当、饵料质优充足、饲养管理细致,就会提高产量。
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