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大风洞镇石板村 小龙虾养殖成为脱贫产业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1日 作者:文剑

  初夏满坡披绿,鱼虾泼泼出网。五月,凯里市大风洞镇石板村的田野里小河边,三五成群的人们或蹲或站垂杆钓龙虾,“又抓到一只”,惊喜开怀的笑声响彻乡间地头……

  “开钓了,现在可以来钓虾,5元一根杆,虾过秤20元一斤。”刚刚回答完挂电话,手机又响了,大风洞镇石板村村委会主任宋光彩“抱怨”,从4月份开始每天接连不断接到电话询问钓虾买虾的事情。因石板村水质干净,养出的小龙虾腮白肚净、肉质鲜嫩饱满,很受客户青睐,来买的大多是“回头客”。

  因为龙虾贪吃容易上钩,男女老少都可以钓,来石板钓虾成为凯里周边许多家庭周末乡村休闲放松的好地方。

  村支书张玉华指着刚冒出嫩芽的葵花高兴地介绍,今年石板村村支两委利用玉米调减契机,组织党员志愿者10余人,从村口到小龙虾养殖基地到虎场坡,沿途种上葵花上百亩,在花开的季节,来钓小龙虾就像走进大花园。

  讲起小龙虾,村民对它有爱有恨。大概在9年前,石板邻村下寨的一个年轻人从浙江带了几只龙虾放到自己家田里面,龙虾繁殖快,很快“攻占”了下寨村的大片田地,继而挺进石板村的田坝,它们挖洞截秧,部分秧苗被夹断,更严重的是在田坎打洞导致漏水秧田干枯欠收,龙虾一度成为村民眼中的害虫,甚至有人想方设法消灭它们。

  后来,有人看到凯里夜市摊的小龙虾很受“吃货”欢迎,有的村民抓龙虾去市区集市卖,还比家养的土鸡好卖。有人试着煮来吃,发觉很好吃,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不再对龙虾恨之入骨。

  大风洞镇政府因势利导,用水泥硬化了田坎,防止龙虾打洞,还请来专业人员进行养虾技术培训。当地村民也乐于种稻谷时多一份卖虾的收入,人与小龙虾终于能和谐相处。

  小龙虾的名气越来越大后,经常有人来钓虾,石板村村支两委将计就计发展养虾产业。小龙虾吃草养殖绿色初放,亩产350余斤,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后帮扶贫困户比较现实,村支书张玉华首先拿出自家的3亩田,在村支两委成员三天两头的鼓动下,有3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村支两委成员共出资2.4万元,积极争取到上级扶贫资金13万元,共同作为基地建设的启动资金。为了节约成本,村支两委成员自己动手硬化田坎、建设垂钓平台,2018年5月建成30亩的小龙虾养殖基地。

  截至今年4月份,养殖基地卖出小龙虾五千余斤,旅游体验达到5000余人次。据悉,石板村龙虾养殖按照“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的模式,盈利后的纯利润按合作社占20%、贫困户占70%、村集体占10%进行分红。

  因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石板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贵州省卫生村寨”“黔东南州级卫生村寨”等称号。村主任宋光彩信心勃勃地告诉笔者,下一步,要将养虾基地建成集养殖、垂钓、餐饮娱乐一体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带动越来越多贫困户脱贫,以发展小龙虾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要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