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李翔抵达香港,站在“亚洲职业拳击精英赛”赛场上与香港“新人王”潘启情对决,一口气拿下WBO世界青年、WBC亚洲拳击理事会次大陆洲际和ABF(IBO独立加盟洲际)三条金腰带。
其中最具含金量WBO世界青年金腰带,令李翔被WBO排名委员会拿进了排名表,成为WBO108磅世界第15,让他成为中国6名进入世界四大组织前15的拳手之一。
一战成名,让这个从贵州六盘水乌蒙大草原上走出去的年轻人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12年前的夏天,王斌骑着摩托车穿梭在镇上和村里的各个小学之间,要在即将升学的孩子当中选出好苗子,这是他给自己定下的任务。一个体型瘦削却耐力极强的男孩闯入他的视野。随后,这个男孩进入乌蒙中学读书,成了王斌的学生,当年9月就被选拔到学校田径队训练,成了王斌的弟子之一。
他就是李翔,是王斌在乌蒙中学通过专业训练后输送到贵阳市体校的第一批学生,10多年后,他站在了世界级的拳台上,拿下了耀眼的成绩,而王斌依然坚守在乌蒙山区,培育着一批又一批未来的“李翔”。
王斌打开电脑,在近30个文档中找出李翔的信息文件,把这项备受瞩目的战绩加入其中,他还有一份长达近40页的文档,里面用表格详细记录着从2009年到2020年之间,乌蒙中学在校学生在省、市、县等不同级别的比赛中所获得的成绩,共有700多人次。这些数字和名次背后,是乌蒙镇第一个体育老师坚守20年的足迹。
时间再往前推9年。
1999年,年轻的王斌从贵州省体育运动学校毕业,回到老家乌蒙镇糯迤安村小学教书。糯迤安村是王斌的故乡,父亲在村小教了一辈子的书,如今年事已高,王斌也愿意回乡照顾老人,作为一名学体育出身的教师,王斌从没看轻过自己的专业。
他在学校精挑细选出12名学生组建起武术队。糯迤安村土地虽然肥沃,但当时人们种植技术不高,粮食产量也仅够糊口,学校当然也没有资金购买体育用品,武术训练存在一定风险,必须做好保护措施,王斌便想了一个办法:他让12名入选的学生各自回家找父母用稻草编成草垫,自己用一根红布绳作训练道具,就用这样简陋的装备教孩子们在草垫上练习前空翻、后空翻、侧空翻。
教育方式倒是非常新鲜,可当时的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们却有很大意见,一方面认为武术训练让孩子更爱争勇斗狠,另一方面也影响文化课学习的成绩。王斌可不管,他偏偏认为小孩不仅需要文化知识,也需要强健的体魄,更何况对农村孩子而言,掌握体育技能或许还可以为他们未来创造一条新的出路。
两年后,在县教育局来村里的一次考察中,王斌让12个孩子展示了这两年来的训练成果。空翻、马步、拳术套路,瘦小的孩子们打得有模有样。在当时,这村里的儿童武术队在整个六盘水市都算第一个,恰好镇里的中学没有专职体育老师,2001年9月,王斌便迎来了自己更大的舞台,进入乌蒙中学当了全镇的第一个专职体育老师。
人们对这个又黑又壮的老师充满好奇,后来的从教生涯里,他做的不少教学活动也让人议论纷纷。
王斌的到来在乌蒙镇上闹出不小动静。每天清晨,还在梦乡的人们总能听见窗外传来噼里啪啦的跑步声和口号声,一个壮硕的男子带着六七百个初中生浩浩荡荡地从窗前跑过。当时的乌蒙中学还没有体育场,王斌只能带着孩子们在镇里的公路上跑步。
这一举动引来学校领导的反对,在校内学生安全尚在可控,在校外人多、车多,万一出了意外谁能担得起责任?况且只有王斌一个老师照看,六七百个人总有看不过来的时候,也不可能叫文化课老师来参与,在这些反对声中,王斌也意识到问题所在,只能暂停校外的晨练,改在校内进行。
引起学校和家长反对,还有另一件事,就是教武术。和在村小时一样,王斌依然给每个班都统一传授武术套路,教剑法、棍法,然而,反对声和以前一样,认为会让孩子更不容易管,王斌便只好慢慢淡化武术教学,转而主攻田径。
从那时起,王斌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赛道,也为农村孩子们找到通向未来的跑道。
乌蒙镇的孩子似乎有与生俱来的田径天赋,王斌认为这和当地的高海拔有关。离乌蒙中学不远就是当地著名景点乌蒙大草原,海拔2000米至2857米,10万亩贵州最高、最大的草场,仿佛就是当地孩子天然的训练基地。高原地区缺氧的特定环境,对运动员造成的缺氧刺激,能大大调动身体的机能潜力,本来高原训练就是不少专业运动员会采用的方式,还有人认为在海拔2000米—2500米的高度训练对提高运动水平以及运动员的耐力、速度最有好处,生活在乌蒙镇的孩子可以说占据了天时地利的优势。
有优势,就要出成绩。然而在2005年的盘县(今盘州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上,王斌带领的乌蒙中学团队只拿到团体第7名的成绩,这让他意识到体育教学和训练并不能一蹴而就,要用更科学的方式来开展。
之后的训练中,王斌找到了更好的方法。他先通过常规体育课让学生在热身时绕着操场跑三圈,最后一圈用全力冲刺,几次测试后,总是排在前几位的孩子便被他收入学校田径队,再展开针对性的专业训练。同时,他也在全镇各小学“地毯式”搜索好苗子,把有潜力的学生充实到队伍当中。
时间线在2009年进入爆发点。2008年通过选拔进入田径队的吴永丽等运动健儿,代表学校参加盘县第四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一举拿下团体第一名的成绩,潜力十足的吴永丽还在3000米和800米的竞赛中都夺得了第一名,而王斌也获得优秀教练员称号。蛰伏5年,苦练内功,谁能想到这个没有统一队服,连参赛路费、生活费都要靠凑的初级中学代表队,能从上一届的第7名一跃成为本届冠军?
这次精彩亮相也引来市教育局的关注,学校也开始向体育特色学校的方向发展,之后的几年中,精准扶贫、教育局拨款等各类资金的划拨,学校得以扩建,标准化的球场和跑道也修建成型,乌蒙中学的运动小将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标准训练场地。
也是从那时开始,不少好苗子在王斌的训练之下迅速成长。王斌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盖了新房,那栋房子后来也成了学生们假期训练的“临时宿舍”。为了让学生出成绩,王斌利用假期时间带学生继续训练,家住得远的便在王斌的新家里打地铺休息,不仅管吃管住,为了学生营养能跟上,他还每个月给每个队员买两箱纯牛奶。
之后的2010年、2011年、2012年……直到现在,每年乌蒙中学的学生都能在省、市、县各级比赛中拿下优异成绩,学校也大力支持学生体育训练,陆续获得国家体育示范校、贵州省体育先进学校、国家青少年俱乐部等荣誉,王斌也于2017年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2020年被六盘水市评为学科带头人。
乌蒙镇坡上村二十一组的牛丽华是王斌的得意门生,2010年选入校田径队后,在各类马拉松、中小学比赛中拿下第一或第二的好成绩,因体育成绩优异,于2016年保送进入清华大学附中就读,2018年高考时被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经体班))录取。
在乌蒙中学教学楼的最顶层有一个陈列室,里面摆满了各种奖杯、奖牌和证书,从这里走出的国家一级运动员、国家健将运动员已有几十位。当牛丽华“跑”入清华门、李翔戴上WBO世界青年金腰带,王斌20多年来坚持的“体育改变命运”的理念也被现实印证。
如今已40岁的王斌,依然是那个嗓门洪亮,一说话就爱笑的教练,他还在乌蒙大草原上领跑,在他身后还有更多步伐铿锵的少年正在向未来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