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草鞋走出“高定”路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7日 作者:文剑

  “现在的价格是498元一双,但目前我们已经‘封价’了,今后的价格要上千元甚至更多。”在湄潭县金花村七彩部落,草根艺苑文化体验馆老板黎彩芬拿着一双草鞋卖起了关子。

  “哇!一双草鞋竟然这么贵?”“山海同行·决胜今朝”东西部扶贫协作“6+1”省级媒体主题采访活动之上海采访团的记者们连连惊呼,这看似平常的一双草鞋,究竟有什么乾坤,能卖出如此可观的价格?大家充满了好奇。

  记者从展示柜中拿出一双草鞋仔细掂量,橡胶底上平整铺着一层麻线编织的鞋垫,鞋面由几根粗线编织而成,再加上装饰品,看起来简单漂亮。

  “别看这样式简单,制作起来却很不简单。”坐在编鞋机上,黎彩芬动作熟练地用麻绳编起了鞋垫,一堆弯弯曲曲的麻线,一会儿功夫就从她手里变成了一块完整的鞋垫。她说,这只是生产过程中的一小部分,一双草鞋的制作过程需要38道工序,由于是纯手工制作,每人1天最多只能做3双。

  产量低,耗时长,与难编的草鞋“较劲”,还源于黎彩芬对农村以及当地的手工艺品的喜爱。作为一名农民画家,草鞋于黎彩芬而言就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艺术作品,为了完成这项作品,她从用编织袋开始试验,最后自制编鞋机,并锁定用麻线制作草鞋,一步步让这个作品从构想转变成了现实。

  “以前村里人看到我编鞋,都说我不务正业,认为穷苦人才穿草鞋,编出来也找不到卖处。其实他们不知道,这种草鞋穿着最舒服,市场里也应该有它的位置。”邻里的议论并没有打乱黎彩芬的思路,反而让她更有了“必须做成”的决心。

  经过4年时间的坚持和探索,体验馆从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变成了带动上百人增收的好渠道,草鞋也挣脱“苦难”,成为了游客们青睐的特色商品,不仅在家门口卖得俏,还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场。

  “现在的好还不算好,我们要把草鞋做成‘高定’,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黎彩芬说,目前她正和上海的一客商磋商,计划把草鞋做成高端产品,打入更大更远的消费市场。

  明媚的阳光下,五彩斑斓的体验馆里,一双双漂亮的草鞋又将走出怎样的明天?值得期待!(记者 黄霞 杨伦丽 吴浩宇 王丹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