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绍:我与“班大哥”的战贫故事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9日 作者:文剑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愿意奔赴这扶贫战场,纵然满是艰辛,我亦无怨无悔……

  我叫张远绍,原为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职工,现为开阳县花梨镇翁昭村驻村干部,2018年开始到翁昭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两年多的扶贫工作,点点滴滴,种种经历,所见所闻,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也为我留下了人生难忘的一页。回想起这两年多的扶贫工作,心中有太多的话想说,但让我记忆最深刻还是刚驻村时第一次去贫困户家走访。

  “班大哥您好,我是新来的驻村干部小张,想向您了解一下您家的基本情况.....”没等我把话说完,班大哥就打断了我的话。“你们又是来填表的吧,填完表就赶紧走人,别影响我喝酒,我还有其它事情要干呢!”他一脸怨气。

  第一次走访贫困户便吃了个“闭门羹”,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但心里更多的是疑惑和不解。后来我从侧面了解到,之前的帮扶干部到这里填表过多,真正帮助落实扶贫政策却很少,久而久之,班大哥就产生了厌恶心理。

  回去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同时也打听了他家存在的真实困难。通过全面了解,班大哥名为班才双,家里共有7人,5个孩子,其中1个已出嫁,4个孩子在读书,有2个孩子恰好高中毕业升入大学,自己耳朵又是残疾,家庭负担非常重。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我和村支两委协调相关部门对他家房屋进行了鉴定,他家住房属于“危房”,可以申请“危房改造”;读书的几个孩子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和教育补贴。

  了解相关情况后,第二次走访我便有了针对性。“班大哥,之前可能您对我有些误会,我们确实想帮帮您。经我们咨询相关部门了解到你家班贵欢、班双丽、班双美都是可以申请教育补贴的,但需要个人自愿去申请。还有您目前的住房过于陈旧,我们协调了相关部门进行鉴定,您的房子属于“一级”危房。现在国家对群众有很好的住房保障政策,您可以申请危房改造,验收成功后国家会补助您3.8万元!”

  “真的吗?还有这么多好政策,我都可以享受吗?”他顿时喜笑颜开。但马上又低沉了起来,“我耳朵是残疾了,不认识字,要去办理这些手续跑来跑去的很不方便,也不知道怎样办理,又不知道找那个部门……”

  “没关系,只要您提供相关的证件,我帮您申请落实!”

  通过几个月的积极申请汇报和跟进,班大哥家享受到了3.8万元的危房改造政策。班大哥家终于住上了新房,孩子也领到了教育补贴(班贵欢2016年至2020年教育补贴16980元、班双美2019年至2020年教育补贴13800、班双丽2019至2020年教育补贴13800元)。同时,我还帮班大哥在家附近的蔬菜公司找了一份工作,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通过多方帮扶和他家自身努力下,两年多来,班大哥家新房不仅更换了旧家具,厨房里也按装了灶台、洗菜池、碗柜、冰箱等,同时自来水直接接通到厨房,新房里还修建了卫生间,和城里一样安装了洗手盆、冲水马桶等,新家的墙上还挂着自绣的“家和万事兴”十字绣,居住环境与原来有着天壤之别!

  “小张,真心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你们是我们贫困群众的暖心人啊!之前因为自己的家庭条件差、负担重,自身又带有残疾,别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心理挺自卑的,每天只好喝酒度日,现在住房条件变好了,娃娃读书有政府教育补贴,家里还通了水泥路、路灯、自来水,还帮我在村里的蔬菜公司找了工作,去医院看病只要带上身份证就可以了,手续非常简单,还让我们先诊疗后付费。政府今年还给了我家700元的医疗补贴,给我家发了集体经济股权证,并入股2家公司,每年可以分红,你们还帮我解决了房顶电线存在的安全隐患的问题。现在共产党的政策就是好啊!时刻关心着我们贫困户,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如今,班大哥变得自信多了,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把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怀送到每位贫困户的手上,落实在工作当中,这是我们的职责!”

  “哦,对了,还有一项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政策。也就是我们县对贫困户有种养殖想法的,可以到村委会按程序申请,如养猪、养牛、养蜜蜂及种植果蔬化肥补助等,也可以选择技术培训班进行学习,目前,我们正在开班的有面点班、果蔬种植班、养殖班、病虫害防治、厨师班等,您看一下有什么打算,您有我的电话,随时可以和我联系……”

  实际上,通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生活明显改善的不只班大哥一家。从2018年至2020年以来,翁昭村实施建设组组通16条19.159公里、园区产业路9条16公里,安装路灯320盏、治理沟渠2公里、实施旱改水项目4个、坝区建设项目1个、三宝沟移民安置小区白改黑项目1个、新建广场4个等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项目,让全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进一步落实了各项扶贫政策,重点帮扶16户贫困户,帮扶资金共计38.686万元。目前,全村已发展种植富硒枇杷5500亩、蔬菜5500亩、蜂糖李2500亩、柑桔1500亩、三红蜜柚400亩、大红桃300亩、中药材300亩、楠竹100亩;同时还正在建设1个5千万元的生态高端水产养殖项目。2019年,翁昭村16户64人全部脱贫出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扶贫的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同时,把党的政策落细落实,让每位贫困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这也是我们基层扶贫工作者要践行的初心和使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