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事处上纳灰村积极探索绿色转型,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打造乡村旅游,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
11月7日,正值星期六,上纳灰村里游人如织,村里的“农家乐”生意红火,不少民宿客栈更是挂出“今日无房”的牌子。
厥荠菜、蓝竹笋、野生蘑菇……一个硕大保鲜柜里挤满上纳灰当地的农家风味。中午时候,上纳灰村稻花鱼农庄的院子里停了三四辆车,老板岑俊正在厨房里忙着为客人准备当地美食——布依族酸汤稻田鱼。
岑俊是上纳灰村人,在当地开发旅游之前,一直都靠种地为生。自从村子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后,前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岑俊看到了商机,“洗脚上岸”在村里开了一家农家乐,做起了餐饮生意。
“仅每周的周末游客都有很多人,要是在旅游旺季的时候,一个月能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岑俊笑着说。
离岑俊的稻花鱼农庄不远处,兴义市人钱静开了一家“景棠客栈”。
“住在我们客栈的客人,可远眺万峰林的奇特景观。每年旅游旺季的时候,要提前一个月才能订到房。”钱静介绍说,客栈共有16间客房,房费在500元至2300元不等,年均入住率达到80%以上。
上纳灰村地处万峰林腹地,距兴义市区10公里,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村寨。村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民族风情浓郁。但旅游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开发,经济发展缓慢。
怎样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农民赚上“生态钱”?
“地理位置这么好,发展旅游业肯定有盼头。”上纳灰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忠财说,为让村子加快步子富有起来,上纳灰村提出了“依托万峰林,发展旅游业,提升种养业,建设小康村”的发展思路,引导、鼓励、规范和支持农户开办“农家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为了让游客留得住,拓宽村民的收入来源,上纳灰村充分利用村内传统的布依文化资源,不断丰富乡村旅游项目,组织表演队专门表演布依族民间花灯、布依八音坐唱、高台舞狮等文艺节目。
同时,村支两委引导农户积极参加合理的土地流转,引进了生态鱼养殖、五星枇杷、澳洲坚果等产业,结合景区旅游观光项目,通过游客采摘、田间体验、康养旅居等形式,把农业生产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集蔬菜、水果、花卉、水稻、油菜等产业为一体的高效精品观光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乡村旅游的兴起,带动了全村经济蓬勃发展。目前,全村共有民宿23家,农家乐8家。2018年11月,上纳灰村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2019年7月,上纳灰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李忠财说,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上纳灰村的一张名片。
百姓富,生态美。上纳灰村依托“山青水绿”的生态优势,通过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绘就出一幅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上纳灰村】
上纳灰村地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距兴义市城区12公里,是万峰林景区腹地的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布依族村寨。村名中的“纳”在布依语的意思是“田地”,“灰”在布依语的意思是“美丽”,“纳灰”在布依语里的意思就是“美丽田园”。(记者 鲁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