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茶桌前,沏上一壶自家产的茶,香气中,凤冈县百紫然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权算起了自己返乡种茶这些年来的幸福账。
收入账、投入账、眼前账、长远账,对王权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那亲情账。因为茶,一家人团圆在一起,聚成一股向心力,和大伙儿致富奔小康。
退伍军人 返乡种茶
眉高眼深,既有军人的刚毅果断,又有茶人的斯文和雅,这是凤冈茶人、42岁的退伍军人王权给人的第一印象。
1997年,为了支持两个哥哥读大学,高中毕业的王权选择参军。退伍后,王权在广东做过保安、当过巡警、进过电子厂,结交了不少茶人。他从家乡带去的茶叶“由送到卖”,在赚钱的同时,也从茶叶“门外汉”变成懂茶的“行家”。
想着家乡的种茶优势,2012年,在广东打工已获得高级技工证的王权毅然辞职回家,办起茶叶加工小作坊,当起了“专职茶人”。
为开发更多茶产品,他远到浙江、山东、湖南、云南等地学习制茶技术;近到贵州都匀、邻县湄潭、邻村田坝参观考察,并成功掌握了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白茶等不同茶类的研发和生产,还获得了高级评茶员证。
2017年,他的茶叶加工小作坊升级为公司,成功注册了“百紫然”茶叶商标,企业越做越大。2020年,公司制作的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白茶“五大茶类”产量达6000公斤,产值达180万元。
“友情路线” 扩大销路
王权坦诚地透露,他卖茶的“商业秘密”——不靠微商,不做直播,走“友情”线路。
王权大概统计了一下,2012年至2020年,他的买茶客户从200余个增加到了2000余个,客户的拓展,很大程度要多亏每年免费送出去的数百斤茶。
靠着朋友的口碑,王权的茶叶定单走进了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等17个省市,获得客户一致好评。
“遵循‘双有机’标准,从茶园到茶杯,每一款茶都是用良心做出的。家乡山青水美,土壤富含世界少有、中国唯一的锌硒元素,是富饶的家乡成就了我。”王权说,每当看着茶叶在茶汤中“起舞”,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森林里奔跑一样。
2020年,王权投入30万元扩建茶叶生产线,投入20万元把老宅建为乡村民宿,准备乘“茶旅融合”发展东风,延长产业链,把“一片茶叶”做成“一片茶产业”。
举家种茶 团团圆圆
王权的父亲王志兴是一位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2002年,他在桥塘村发展了36亩茶园。前些年,由于当地没有茶叶加工厂,导致茶青价格低,茶园成为困扰他父亲多年的“心病”。
王权回家发展茶产业,父母心里乐开了花。每年人工除草3次,用黄板绿板防虫、在茶园里种上萝卜、红苕等增加土地营养……这些年,王权的父母像对待孩子一样打理茶园。在管好36亩老茶园基础上,还发展了20亩新茶园,带动当地56户村民发展茶叶400多亩。
王权的大哥王丰,2007年入党,大学毕业后和妻子在广东一家公司工作。2015年,为了支持弟弟创业,夫妻俩辞职回家,负责茶叶基地的管理和茶叶的生产加工。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王丰从零开始做茶,并获得茶艺师资格证。
王丰的妻子来自广西,王权的妻子来自湖南,来自不同省份的她们因嫁给兄弟俩成为妯娌,更因一片茶叶胜似情同手足的姐妹。
平时,她们在县城门店销售茶叶、陪孩子读书;节假日,这两个从没干过农活的女人会来到茶园,帮忙割草、挖土、施肥……
“有家才有茶,有茶更不忘家”是王权的心里话。一家人的支持,让王权幸福满满。茶,让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亲情更浓。
“2020年,实现事业、友情、亲情三丰收,2021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入党,成为党员做茶之家。”王权说。(记者 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