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金银花生“银”辣椒“纳”财方竹“筑”梦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1日 作者:罗忠显

“全县16.27万亩金银花产干花2000余吨、茶花50余吨、叶子2200余吨,今年产值可望达2.6亿余元。”遵义市绥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金银花产业的负责人近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全县涉及种植农户4850余户,培育金银花初深加工企业40余家,研发的金银花茶、金银花凉茶、金银花鸡蛋糕、金银花日化用品等40多个产品上市销售,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绥阳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以“坝区抓高效、山区抓特色”总体思路,采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方式,建基地、育龙头,强生产、创名牌,突出坝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发展金银花、辣椒和方竹等特色农业产业,努力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水平。

金银花里生“金银”

初冬时节,冷雨中夹杂几许寒意,但绥阳县小关乡小关村金银花种植基地里仍是一片忙碌景象,花农们正在打理金银花。“今年,小关乡金银花种植面积已突破7万亩,新增加了1万余亩。”小关乡乡长徐继艳说。

花农们夏卖花、冬卖叶,金银花早已成为小关乡群众的“富裕之花”,每亩收益可达6000元左右。“种金银花的效益相当不错,我准备再流转些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村民何文强种植金银花十余年,目前已种植110亩金银花,全年收入40万元以上。

绥阳县不断延伸金银花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招商,引进贵州苗老藤生物养生有限公司,将金银花作为该公司牙膏产品的主要生产原材料。“生产1吨苗老藤牙膏净含千分之三的金银花提取物,即需要提取0.003吨绿原酸,如果每年按2000吨牙膏产量来计算,我们需要6吨绿原酸,每年可消纳近80吨金银花干花。”贵州苗老藤生物养生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说,绥阳金银花品质极高,绿原酸含量高,充分保障牙膏质量,公司生产的牙膏已出口国外。

辣椒“辣”出致富路

绥阳是“中国辣椒之乡”,2021年该县以2个5000亩辣椒连片种植基地为抓手,大力实施“辣椒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响“中国辣椒之乡”品牌,全面提高辣椒本地加工转化率,加快推进小辣椒、大产业的形成。

坝区建设,主体是群众,最大的受益者也是群众。为了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该县各个坝区联村党支部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推行反租倒包模式,大力培育群众成为产业工人,千方百计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2021年,绥阳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企联营”发展模式,充分整合资金、劳动力、土地、市场等要素,加快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采取“春椒秋菜、棚育菌菇”等复合种植模式,加快推动坝区高效产出,全力实现一地多收、农业增效,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企业和群众三方共赢。

每到辣椒采摘旺季,在该县的各个辣椒基地里,椒农们顶着烈日抢收辣椒,采摘、打包、装车……一袋袋鲜红的辣椒,有的直接进入市场销售,有的进入辣椒加工厂进行加工。

推行“订单种植”模式,一直是绥阳县保障椒农增收的方式之一。该县各级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加大资金投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和村民多赢的良好局面。

以贵州黔味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多家辣椒精深加工企业,研发辣椒系列制品20余种;同时他们升级改造产品深加工设备,专门为大都市提供更多的传统、绿色、环保、放心的农产品和蔬菜。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带动农户种植辣椒。

一颗小辣椒,昔日农家饭桌上的一碟小菜,今天成为了该县群众的增收致富产业,辣椒“红”出了一片艳阳天、“辣”出了一条产业路、“椒”出了一本致富经。2021年,该县辣椒种植超30万亩,投运辣椒烘干线14条,实现产值11亿余元。

方竹“筑”起致富梦

绥阳县拥有10万亩原生方竹林资源。近年来,全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方竹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长效产业来打造,在符合海拔高度的地方大面积实施林下造竹。截至目前,该县方竹种植突破50万亩,进入采摘期的达10万亩,年产鲜笋3000吨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我1999年承包这片荒山,面积近3000亩,通过耕作和管护,现在方竹林长得好,收益也比较好,还带动了当地的老百姓就业。”种植大户张翼飞今年鲜笋的产量在80吨左右,产值60多万元,计划来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力争突破年产量100吨,同时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

在绥阳县,像张翼飞这样的方竹种植户有很多。2021年,绥阳县已产鲜笋3000余吨,培育深加工企业1家、初加工企业5家,4万余名竹农实现增收。

  (作者:黄云)

  一审:罗忠显

  二审:付芳婧

  三审:罗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