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区木柯村:蚯蚓“上岗”变废为宝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7日 作者:罗忠显

  从六盘水城区驱车近一个小时,记者来到了蚯蚓“六师1号”的“打工地”——水城区玉舍镇木柯村。
  “六师1号”是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学院李建宏博士团队携手相关企业,共同培育出的蚯蚓品种,抗逆性、繁殖性较强。2024年4月,它们通过驻村队员陈伟的引进,在木柯村开启“打工生涯”。
  陈伟是六盘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师。2023年5月26日,他成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通过走访了解到,村里以农业种植为主。当时种了些土豆、时蔬、黄柏,也有一些村民家喂了牲口。”
  随着驻村脚步的深入,陈伟渐渐有了思路:“刚到村里时,村容村貌欠佳,牲口粪便乱排乱堆,生活污水也是随意排放。后来,我想到李建宏博士的研究项目,不仅可以帮助村里解决粪污处理问题,还能帮助群众增收。”
  随即,陈伟与李建宏沟通。两人一拍即合,“六师1号”便在木柯村安了家。
  陈伟说:“这个蚯蚓养殖及粪污分解试验项目的第一批约300斤种苗,由学校免费提供。我们建好苗床、铺好牛粪、挖好沟渠后,就可以把蚯蚓放进土里,再盖上牛粪、遮光网,它们就可以‘开工’了。一般三到五天需要添加一次牛粪。处理后的粪污能变成有机土售卖。从2024年4月到今年2月,已经分解了牛粪100余吨。”
  目前,基地已销售鲜活蚯蚓约1000斤,收益9000元;群众将自家的牛粪运来基地销售,每吨还能获得20至80元不等的收益。项目利用粪污养殖蚯蚓,不仅消解了农业废弃物,还改善土壤、增强地力。同时蚯蚓可作为动物高蛋白饲料、钓饵、中药材,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瑶)
  一审:罗忠显
  二审:申谋
  三审:付芳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