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农经网

首页 > 新详细信息

贵州农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看资讯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

脱贫致富有良方 乡村振兴闯新路——全球最佳减贫案例里的贵州智慧

乡村振兴|时间:2024年12月05日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罗忠显 点击量:

  10月31日,2024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平行论坛“2024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我省《中国乡村旅游一号公路——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助发展案例》《贵州“村超”:在乡村体育的乐子中找到乡村振兴的路子——贵州省榕江县用新媒体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案例》《四方共建“零工市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进城就业难题》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为推动“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贵州智慧。
  减贫是全球的共同事业,从“脱贫主战场”到“发展新高地”,“贵州战法”创造了中国减贫奇迹,也正在为全球减贫提供更多经验与方法。
  是旅游路也是幸福路
  云起云散,日落月升,一年四季在道路两旁“更替”,不变的是“诗与远方”里的乡愁故事。这里是黔东南州大山深处的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
  这条全长488公里的旅游1号公路,把凯里、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6个市(县)的42个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串珠成链,既包含了以肇兴侗寨为轴心的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也包含了以西江苗寨为核心的苗岭传统村落精品旅游路线。
  自驾苗岭侗乡,这是广州旅客吴清华今年夏天在贵州的新体验,“我们去了榕江县小丹江村、黎平县肇兴侗寨、雷山县乌东村,风光特别好,在村里感受了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收获非常多。”吴清华说。
  路,是连接资源的纽带,也是经济发展的动脉。“这条公路开通后,来小黄村的游客明显比以前增多了。”说起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带来的变化,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村民吴荣德满心欢喜。
  一个个景点因路而美,一座座村子因路而兴,一户户百姓因路而富。以“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为契机,环线相关村寨积极探索旅游新业态,让游客深度体验沿线侗族村寨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尽情品尝贵州精品农特产品带来舌尖上的盛宴,带来村容寨貌改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乐子”变“路子”
  上到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榕江“村超”赛场,人人都在享受这个绚丽大舞台,人人都是“村超”代言人。
  94岁的老奶奶杨留香,来到球场看球,捐出50元给球队买水喝;“村超”年龄最小的摄影师——7岁的萌萌,用相机记录精彩时刻;“村超”气氛组组长“西瓜妹”熊竹青,球场内和啦啦队队员一起呐喊助威,球场外帮助群众销售农特产品,销售额超百万元。
  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中找答案,榕江以足球为媒、以文化搭台、以经贸产业唱戏,用数字媒体作为传播手段,赋能乡村振兴。
  “村超”成功出圈,得益于榕江县县域IP融合创新和新媒体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底以来,榕江县用新媒体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培育万名乡村主播,奠定了“村超”的传播基础。为抢抓火爆出圈的历史机遇,榕江县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打造“超能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新媒体的加速发展,为乡村振兴的渠道拓展和效能提升开辟了巨大空间。榕江抓住流量,激活乡村文化元素,丰富乡村文化产品供给,打通农产品推销的全新的渠道,为乡村产业升级带来新引擎。
  2023年榕江累计接待游客765.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3.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16%、73.94%;农产品销售额6.26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4747.99万元,同比增长112.42%。“村超”带领榕江真正实现在乡村体育的快乐中找到乡村振兴新路子。
  从“路边蹲”到“线上派”
  穿好工服,带上工具包,37岁的毕节威宁自治县五里岗街道朝阳新城搬迁群众冯玉顺再次确认手机上的订单信息,准备前往客户家修理电器。
  2023年1月,冯玉顺来到威宁零工市场登记,加入家电维修服务团队。在外务工学到的技能,加上专项培训,让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家电维修师傅。2023年底,他通过威宁零工市场获得收入8.7万元。
  为解决灵活就业“市场散乱”“供需矛盾”“技能不足”“维权困难”等难题,威宁探索建立了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雇主点单、零工接单四方共建共享共管的“零工市场”平台,实现了提升进城脱贫务工者、特别是该县大量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安置群众的就业水平和能力,促进城市的劳务市场规范和品牌打造。
  从“路边蹲”等活到“线上派”来活,威宁采取“雇主+互联网+零工”的模式,开发“威宁零工市场”小程序,提供跑腿、保洁、搬运工、杂工等服务,雇主通过小程序进行线上“下单点菜”,零工通过线上完成候工、抢单和自动结算等事务。同时,雇主也可拨打“零工市场”服务热线进行线下下单,工作人员针对雇主需求指派服务人员。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零工市场”以其灵活性和包容性,成为连接用工方与求职者之间的重要桥梁,打破传统就业模式,充分考虑不同求职者的特殊需求,创造更加灵活的就业环境,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工作选择。
  降低就业成本、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千方百计促就业促增收,威宁四方共建“零工市场”为解决农村脱贫人口进城就业难题提供了新的模式。这一举措不仅为威宁的贫困人口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更为全球减贫领域提供了可借鉴的就业新机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悦)
  一审:罗忠显
  二审:付芳婧
  三审:申谋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我有话说

已有 0 条评论

其他评论

0 1
跳转至

农网头条

【农网介绍】 【版权声明】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

承办:贵州省气象局    支持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版权所有: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181号 黔ICP备 16005811

联系电话:(0851)85507983;96888    联系邮箱:15180812582@163.com